【題目】東半球的經(jīng)度范圍是:
A.0和180之間
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E之間
D.20W以東到160E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南半島山脈、河流和城市分布圖”,回答下列各題。
【1】關(guān)于中南半島地形、河流分布特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山河相間,南北縱列分布
B. 山河相間,東西橫向分布
C. 山脈、河流無序分布
D. 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的北部
【2】根據(jù)圖中信息,可以發(fā)現(xiàn)中南半島大多數(shù)城市的分布特點是( )
A. 沿河流分布B. 沿海分布
C. 集中在南部平原地區(qū)D. 集中在北部山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有關(guān)圖中序號代表區(qū)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表的國家是菲律賓,主要物產(chǎn)是蕉麻和椰子
②處是南海,南海諸島是我國的固有領(lǐng)土
③處是重要的海上通道-------馬六甲海峽
④處所在國家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2】圖中區(qū)域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產(chǎn)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熱量、水分充足B. 平原為主,地勢平坦
C. 種植歷史悠久D. 市場需求量大
【3】有關(guān)④所在半島自然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地勢是南高北低B. 氣候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
C. 地勢特征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D. 植被屬于落葉闊葉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問題。
(1)海洋:A__________B__________
(2)大洲: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3)海峽:F__________
(4)G處的地形特點是__________
(5)M是一條石油運輸線,該運輸線是將__________的石油運往__________(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jù)報道,美國準備花費1.25億美元建設(shè)南極“高速公路”。這條特殊的“高速公路”起點站是麥克默多,橫跨羅斯冰架,越過南極山脈,到達南極點,全程1 600千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南極洲和北冰洋都地處高緯度地區(qū),但南極洲比北冰洋更冷。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 南極洲熱容量比北冰洋小 B. 南極洲地勢比北冰洋高
C. 南極洲陰雨天比北冰洋多 D. 南極洲冰層厚,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強
【2】若沿南極“高速公路”從麥克默多驅(qū)車前往南極點,前進方向是( )
A. 一直向正南 B. 先向西北,再向南
C. 先向西南,再向南 D. 先向東南,再向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經(jīng)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西經(jīng)度數(shù)自西向東逐漸減小
B.東經(jīng)度數(shù)自南向北逐漸增大
C.經(jīng)度最大值是90度
D.經(jīng)度從0°經(jīng)線分別向東向西逐漸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問題:
(1)左圖中①是___(中國內(nèi)海)。
(2)A是黃土高原,其主要的環(huán)境問題是 _____嚴重,形成“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tài)。
(3)讀右圖,寫出圖中數(shù)字代表的名稱①是_______(山脈)⑤是_______(省會城市)
(4)黃土高原從階梯位置看,位于中國的第________階梯。
(5)下列屬于“黃土風情”的是(_____)
①窯洞 ②碉樓 ③京劇 ④信天游 ⑤白羊肚頭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 D.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青島中考)讀“經(jīng)緯網(wǎng)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四個陰影區(qū)域的實際面積比較,正確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2】對圖中四個陰影區(qū)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全部位于西半球中緯度地區(qū)
B. 乙全部位于西半球北溫帶地區(qū)
C. 丙位于北半球熱帶地區(qū)
D. 丁位于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