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關(guān)于我國氣溫和降水的對應(yīng)正確的是( )
A. 最冷漠河 B. 降水最少火燒寮 C. 降水最多托克遜 D. 最熱?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政區(qū)圖”,回答下列問題。
(1)北回歸線自東向西依次穿過臺灣省、、、云南省(填全稱)。
(2)①是(填簡稱)。
(3)與②相鄰的省區(qū)有自治區(qū)、青海省、省和云南省。
(4)江蘇東臨的海域③是海;④是海峽。
(5)我國疆界綿長,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其中⑤是 , ⑥是。
(6)我國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 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其中⑦是 , ⑧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高峰論壇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多來最高規(guī)格的論壇活動。結(jié)合如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一帶一路”戰(zhàn)略涵蓋亞洲、和三大洲。
(2)“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海上交通要道有被日本稱為“海上生命線”的海峽和亞非分界線運河。
(3)“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資源豐富,貨運繁忙,其中從波斯灣地區(qū)運輸?shù)呢浳锉戎刈畲蟮氖?/span>。
(4)沿“海上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自東向西直至西歐,年降水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先逐漸(增加、減少),再逐漸(增加、減少),形成這種變化規(guī)律的主要原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為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中A,B,C中,代表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的是:。云南省位于第級階梯上。
(2)分別寫出A,B,C階梯的主要地形區(qū)名稱
A:;B.;C. ;
(3)我國地勢的特點是:。
(4)我國地形的特點是:。
(5)受地勢的影響,我國大多數(shù)河流奔流入海,溝通了交通,方便了沿海與內(nèi)地的聯(lián)系;并在各級階梯的交界地帶形成巨大的落差,蘊藏著豐富的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工業(yè)部門中,屬于重工業(yè)的是 ( )
A. 紡織工業(yè) B. 家用電器制造業(yè) C. 食品工業(yè) D. 鋼鐵工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中國、巴西和秘魯合作擬建兩洋鐵路,圖中的大洋:A;B 。
(2)圖中路線①②為巴西境內(nèi)擬建的兩條鐵路,那么路線②沿線地區(qū)典型的植被類型是 , 線路①經(jīng)過的地形區(qū)有主要河流乙河沖擊而成的平原和高原。
(3)巴西的首都C是 . 該國的城市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區(qū)。
(4)兩洋鐵路建成后,圖中的甲運河的貨運量將受到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是當(dāng)今世界最令人信服的全球構(gòu)造理論,但有一些地球?qū)W家對這一學(xué)說提出了質(zhì)疑。你認(rèn)為最有可能的疑問是( )
A. 地殼運動與山地的形成問題 B. 板塊的劃分問題
C. 地殼運動與礦產(chǎn)資源的分布問題 D. 板塊運動的驅(qū)動力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科考隊員小張于2016年11月初,隨中國科考船“雪龍?zhí)枴睆奶旖虺霭l(fā),遠赴南極中山站,長城站進行科學(xué)考察。讀“南極考察路線圖”,完成下列小題。
【1】小張隨科考船從天津到長城站,經(jīng)過的大洋依次是
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小張在南極大陸實地考察后,得出南極酷寒的原因是
①氣溫極低,導(dǎo)致蒸發(fā)量小,帶走熱量少 ②地處高緯度.獲得太陽光熱少 ③絕大部分被厚達2000米的冰層覆蓋,海拔高 ④受海詳影響大
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
【3】小張在南極大陸考察時,不可能遇見的危險是
A. 暴風(fēng)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暈眩迷途
B. 酷寒的天氣,導(dǎo)致考察隊員凍傷
C. 隨時會遭受白熊的襲擊,意外受傷
D. 縱橫交錯的冰隙隨時可能吞沒考察隊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