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上圖中,①、②、③、④點與甲、乙、丙、丁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搭配正確的是
A.①一丙B.②一丁C.③一乙D.④一甲
【2】影響②、④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海陸C.緯度D.洋流
【答案】
【1】A
【2】C
【解析】
【1】讀圖可知:①地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②地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③地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④地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可知:甲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乙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溫帶季風氣候,丙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的地中海氣候,丙是全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故①一丙、②一乙、③一甲、④一丁,選A。
【2】讀圖可知:②地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④地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影響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緯度因素,故選C。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China is famous ________ the Great Wall. Many foreigners visit it first of all.
A.as
B.for
C.with
D.o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黃河流域略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圖中祁連山是第______級階梯和第_____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圖中黃河最終流入的海洋甲是________(海洋)。
(3)圖中①和②是我國重要的農業(yè)區(qū),它們因得益于黃河水的灌溉而成為“塞上江南”, 其中①是________平原, ②是________平原。
(4)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條河,全河含沙量的90%來自__________(填“上游”或“中游”或“下游”)河段的______________地區(qū)。
(5)黃河下游河段被稱為“____________”,它所帶來的隱患是__________,其解決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Do you want __________ you?
— Yes, of course.
A.me; to help
B.I; help
C.me; help
D.us; helpi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個城市降水柱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四個城市各月柱狀圖表明,我國東部地區(qū)的降水量分布規(guī)律__________。
(2)四個城市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都不均勻,降水集中在__________季.
(3)南方雨季開始___________,結束_________;北方雨季開始____________,結束____________。南方雨季比北方雨季___________ (長短)。
(4)我國東部地區(qū),雨季開始和結束的遲早主要是由___________季風的進退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中國政區(qū)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于______大陸東部,太平洋的西岸,______兼?zhèn);對外交通便利?/span>
(2)從緯度位置看,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位于______帶,南部部分地區(qū)位于熱帶,沒有地區(qū)位于______帶。北回歸線自東向西依次穿過臺灣省、_______、_______、云南。ㄌ詈喎Q)。
(3)我國疆域遼闊,南北氣候差異_________(顯著/不顯著),東西時間差異______(大/。
(4)江蘇東臨的海域③是______海;④是______海峽。
(5)我國疆界綿長,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其中⑥是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我國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共有6個,其中⑦是_________ ⑧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劃分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依據(jù)是( )
A.軍事力量強弱
B.開發(fā)歷史早晚
C.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
D.人口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