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我國的少數民族有

A.56個

B.55個

C.57個

D.50個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

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55個為少數民族;我國民族分布特點為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故選

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東地區(qū)圖”,完成下列問題:

(1)中東地處“三洲五海之地”, “五!敝________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

(2)圖中①是____________運河,它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3)中東被稱為“世界石油寶庫”,其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 及其沿岸地區(qū)。

(4)中東淡水資源極其匱乏,因為該地主要為________________氣候,降水少。

(5)該地區(qū)的石油輸往東亞,油輪經過的主要海峽有___________,該海峽被日本人稱為“海上生命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臺灣是我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 )(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亞洲大陸沿北緯30度地形剖面圖,據此回答下題

1此圖反映的地勢特征是(

A. 中部高四周低 B. 西高東低 C. 東西高中間低 D. 東高西低

2關于甲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B. 多條大河的發(fā)源地

C. 位于板塊內部地殼穩(wěn)定 D. 農業(yè)以種植業(yè)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亞洲地城十分遼闊,大河眾多。左圖示意亞洲水系,右圖示意亞洲某地區(qū)居民生活場景。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亞洲主要位于

A. 東半球 北半球 B. 東半球 南半球C. 西半球 北半球D. 西半球 南半球

2亞洲主要位于五帶中的

A. 熱帶B. 北溫帶C. 南溫帶D. 北寒帶

3下列敘述中,最能體現(xiàn)亞洲地城遼闊的是

A. 四周均被大洋包圍B. 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C. 跨經度最廣D. 東西距離長跨緯度最廣

4下列河流結冰期最長的是

A. B. C. D.

5右圖場景最可能分布在

A. 西亞B. 中亞C. 北亞D. 東南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北部都臨____洋,都有________特殊緯線穿過,大部分位于_______(五帶),北部部分地區(qū)位于北寒帶,緯度較高。

(2)甲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國之一,被稱為“_______”自然資源豐富_____(“重工業(yè)“或”“輕工業(yè)”)發(fā)達

(3)從資源和人口方面分析西伯利亞大鐵路依南部山區(qū)而建的原因____________

(4)乙地區(qū)地形對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圖中②國家是____,該國在中考(7月1日)時的氣候特征是_____.

(6)下列選項中,對于乙地區(qū)畜牧業(yè)敘述正確的是______

A.熱帶草場廣布 B.生產高度機械化,自動化 C.勞動力豐富 D.產品多為羊毛且出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左圖示意印度地形分布,右圖示意印度年降水分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印度中部是________平原,南部為________高原。印度耕地面積廣,為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2)印度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________及西部沿海; 乞拉朋齊因地處山地________(填“迎風坡”或“背風坡”)成為“世界雨極”。

(3)水稻生長需要較高的熱量和充足的水分。小麥喜溫涼氣候,比較耐早。圖中A、B兩地區(qū),主要種植水稻的是________,種植小麥的是________。

(4)印度是人口大國,保障糧食生產質量和數量非常重要。印度給糧食生產帶來較大影響的自然災害是________,糧食人均不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請你給印度農業(yè)發(fā)展提一條建議: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的內部( )(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局部地區(qū)圖,回答下面小題。

1本區(qū)域有我國著名的 ( )

A. 華北平原 B. 東北平原

C. 長江中下游平原 D. 成都平原

2本區(qū)域有“山環(huán)水繞”之稱,其中,最東面的山脈是 ( )

A. 大興安嶺 B. 小興安嶺

C. 長白山 D. 太行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