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展現(xiàn)活力后,環(huán)渤海經濟圈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三個隆起地帶.

(1)d 海;b所在省份的簡稱是 ;a 山脈,該山脈以西是 高原.

(2)下列詩句描述本區(qū)的是 雙選

A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B、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要飄

C、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D、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圖中C為 工業(yè)基地,它是我國著名的重工業(yè)基地.

(4)利用圖中信息,分析環(huán)渤海經濟圈發(fā)展的有利條件:

(5)圖2四幅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中,能反映本區(qū)的是

A、A圖 B、B圖 C、C圖 D、D圖.

【答案】(1)渤;魯;太行;黃土;

(2)AB;

(3)遼中南;

(4)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

(5)A

【解析】

試題分析:(1)讀圖可知,d渤海;b是山東省,簡稱魯;a是太行山脈,太行山脈以西是黃土高原.以東是華北平原;

(2)環(huán)渤海經濟圈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故描述本區(qū)的是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述的是內蒙古高原的特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述的是長江上游的特點;

(3)C為遼中南工業(yè)基地,它是我國著名的重工業(yè)基地.

(4)環(huán)渤海經濟圈經濟發(fā)展的優(yōu)勢條件有: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市場廣闊等,限制環(huán)渤海經濟圈發(fā)展的因素是水資源缺乏.

(5)環(huán)渤海經濟圈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故A圖能反映本區(qū)的降水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是( )

A.人均耕地減少,森林破壞,環(huán)境惡化

B.耕地開墾加快,糧食供應得到改善

C.勞動力增加,促進世界經濟的發(fā)展

D.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國家大部分地區(qū)是

A熱帶沙漠氣候 B熱帶雨林氣候

C熱帶季風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

【2】20世紀80年代末,該國具有信息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少等特點的產業(yè)是

A鋼鐵工業(yè) B紡織工業(yè)

C汽車工業(yè) D服務外包產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日本被譽為賞櫻之國,每年的春天都有大批游客前往日本觀賞櫻花。讀日本櫻花開放時間圖,回答下列問題。

【1】每年日本不同地區(qū)櫻花開放的日期各不相同,3月初到5月底櫻花依次盛開的地區(qū)是

A九州四國本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

C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四國本州

【2】日本工業(yè)多沿海分布,關于其原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便于進口原料 B便于出口工業(yè)產品

C多優(yōu)良港口 D國內礦產資源豐富

【3】2016416,日本發(fā)生71級地震,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A日本是個島國,四面臨海

B處在板塊交界地帶,地殼不穩(wěn)定

C山區(qū)面積大,地形崎嶇

D季風氣候顯著,夏秋季節(jié)多暴雨

【4】日本地狹人稠,民族結構單一,主要是

A高山族 B漢族 C朝鮮族 D大和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不屬于澳大利亞特有物種的是( )

A.考拉B.袋鼠C.鴯鹋D.熊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習慣上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

A.20°W ,160°E B.20°E ,160°W

C.0°經線 , 0°緯線 D.0°經線和180°經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廢舊電池集中處理的主要原因是( )

A.回收利用電池中的石墨電極

B.防止電池中汞、鎘等重金屬污染土壤和水源

C.防止電池中滲出液腐蝕其他物品

D.回收利用電池金屬外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大洲和大洋的說法,正確的是(

A.面積最大的海洋是大西洋

B.亞歐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

C.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

D.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湖南省面積約21萬平方千米,人口約7000萬,我省的平均人口密度約為(

A.33人/平方千米 B.330人/平方千米

C.50人/平方千米 D.500人/平方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