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2000年我國總?cè)丝跀?shù)比1990年增加了1.64億,平均每年凈增1561萬人。

材料二:我國部分省區(qū)人口密度比較表

1材料一中我國每年平均凈增1561萬人,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高 B. 人口死亡率低

C. 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 D. 人口基數(shù)大

2材料二說明我國人口分布特點是

A. 人口分布均勻 B. 人口分布不均勻 C. 西部人口密度大 D. 沿海人口密度小

【答案】

1D

2B

【解析】

1由于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所以我國每年仍然平均凈增1561萬人,D對,ABC錯。故選D。

2由圖中材料可知,圖中反映的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人口分布不均勻,西部人口稀疏,東部人口稠密,B對,ACD錯。故選B。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圖中湖北鄂州(30.23°N,114.52°E)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問題。

(1)c點位于地球上五帶中的________帶,一年中太陽直射兩次光臨________點。

(2)A點的緯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天中,A、B兩點先看到太陽的是__________。

(3)當(dāng)太陽直射A點時,地球位于公轉(zhuǎn)軌道上的_______________處,此時北極圈內(nèi)會出現(xiàn)_______現(xiàn)象。

(4)當(dāng)?shù)厍蛭挥诠D(zhuǎn)軌道上的乙處時,北半球處在__________季,南半球處在__________季。

(5)地球由公轉(zhuǎn)軌道的丙處向丁處運動過程中,北京市的白晝將變__________ (填“長”或“短”),獲得的太陽光熱也將逐漸__________ (填“增加”或“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 )

A. 0°經(jīng)線 B. 50°E,130°W

C. 20°W ,160°E D. 赤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省級行政區(qū)中全部位于熱帶地區(qū)的是

A江西省

B.臺灣省

C.云南省

D.海南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表格,根據(jù)表格資料,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關(guān)于M國與N國,說法正確的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的是M國 ②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的是N國
③M國屬于發(fā)達國家 ④N國屬于發(fā)達國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M國人口增長最不可能帶來的問題是( )
A.生態(tài)破壞,資源短缺
B.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
C.糧食短缺,饑餓貧困
D.交通擁擠,住房緊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人口分布圖(陰影表示人口稠密區(qū)),回答下列問題。

(1)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個地區(qū)是:A , B亞洲南部,C和D北美洲東部,從圖中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qū)絕大部分位于(填高、中、低)緯度,(填沿海或內(nèi)陸)的平原和盆地。
(2)從圖中可以看出①地區(qū)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地區(qū)④為世界最大的平原,但此處是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區(qū)之一,原因是
(3)C處主要語言為語,A處主要語言為語。
(4)歐洲人口增長緩慢,很多國家甚至出現(xiàn)負增長,由此會產(chǎn)生哪些問題?(至少寫出兩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益陽]讀“哈爾濱、北京、上海、廣州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氣溫年較差最小的城市是(  )

A. 哈爾濱 B. 上海 C. 北京 D. 廣州

2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月份數(shù)最多的兩個城市是(  )

A. 哈爾濱 北京 B. 北京 上海

C. 上!V州 D. 廣州 哈爾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地形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在圖中描出我國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2)寫出G所在省的簡稱 ,E所在省的行政中心

(3)“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這首民歌描述的是內(nèi)蒙古高原的景觀。該歌具有飄逸之感、奔放之情、嘹亮之特色,這與當(dāng)?shù)厥裁礃拥沫h(huán)境有關(guān)?

(4)冬季盆地E 比同緯度平原C的氣溫偏高,試從地形的角度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