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中描寫的景觀是指( )
A. 華北平原 B. 內蒙古高原 C. 黃土高原 D. 云貴高原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示意圖, 完成下面小題
【1】與①、④兩大地理區(qū)域分界線,大致吻合的是( )
A. 干旱地區(qū)和濕潤地區(qū)分界線
B. 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分界線
C. 外流區(qū)與內流區(qū)分界線
D. 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
【2】下列語句描述④地區(qū)的是( )
A. 雪山連綿,牦牛成群
B. 河湖密布,魚米之鄉(xiāng)
C. 草原荒漠廣布,綠洲瓜果香甜
D. 林海雪原銀裝素裹,冰雕晶瑩剔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貝都因人是主要生活在西亞沙漠的阿拉伯人,馬賽人是生活在東非高原的著名游牧民族。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貝都因人和馬賽人游牧的原因分別是
A.貝都因人主要生活在熱帶草原氣候區(qū),逐水草而居
B.貝都因人生活在沙漠里,終年炎熱,分旱雨季
C.馬賽人生活在高原高山氣候區(qū),海拔高,降水少
D.馬賽人游牧于赤道兩側,同種氣候類型下雨季恰好相反
【2】每年的 4 月~10 月,馬賽人的游牧方向是
A.由多多馬向北游牧B.由多多馬向南游牧
C.由基塔萊向北游牧D.由基塔萊向南游牧
【3】下圖為兩個游牧民族的傳統(tǒng)民居,兩個游牧民族的傳統(tǒng)民居
A.①是馬賽人的民居,帳篷的材料以毛氈為主
B.②是貝都因人的民居,主要以茅草為原料
C.都是尖頂,易于排水
D.都易于搭建,便于拆卸
【4】兩個游牧民族生活地區(qū)的共同點是
A.都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
B.都瀕臨大西洋和太平洋
C.缺少水源是游牧的主要原因
D.地形起伏大是游牧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上緯度最高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 )
A. 南極洲、北冰洋 B. 南美洲、太平洋 C. 大洋洲、大西洋 D. 南極洲、太平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滄海孤島 綠色發(fā)展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遺世獨立——人類最晚定居的土地之一
(1)有人說新西蘭是“滄海孤島”,請從地理位置的角度進行解釋。
碰撞之火——新西蘭的山、水、土地,可以說是因火山而生、因火山而盛。
(2)新西蘭主體由北島和南島兩部分組成,因地處印度洋板塊和 板塊的交 界處, 島多火山和溫泉,火山集中分布在中部的 (地形類型);鹕 噴發(fā)形成了肥沃的土壤。
(3)關于南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A.以山地為主,地勢東高西低 B.西部河流流量大,流速慢
C.位于中緯度,呈東南—西北走向 D.平原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
(4)新西蘭充分利用大自然提供的 、 等可再生和清潔能源,為全國提供了 3/4 的電力,發(fā)展綠色經(jīng)濟。
環(huán)繞之海——千萬年前,是海洋令新西蘭與世隔絕;千萬年后,依然是海洋,讓新西蘭 重新?lián)肀澜纭?/span>
(5)新西蘭借助 運輸(交通方式)大量 (輸入/輸出)木材、奶粉、肉類、小麥、葡萄酒等農產品,為新西蘭開啟了一條嶄新的發(fā)展之路。
(6)新西蘭首都是 ,請從地理視角說明該首都選址的有利條件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啟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建立的目的是加強各國之間的經(jīng)濟、貿易和投資合作
B.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qū)
C.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是發(fā)展中國家最大的自由貿易區(qū)
D.目前,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巴西和印度兩個“金磚國家”的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河流: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城市: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
2)印度是一個傳統(tǒng)的農業(yè)大國,其發(fā)展農業(yè)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 .
3)1960年,巴西政府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高原上的新城市巴西利亞,請分析遷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