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繪制某所中學的平面地圖,其圖幅大小與所選用的比例尺是相對應的,規(guī)律是( )
A.圖幅越大,比例尺越小 B.圖幅越小,比例尺越大
C.圖幅越大,比例尺越大 D.圖幅大小與比例尺無關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1)關于利物浦和赤塔的比較,正確的是( )
A.利物浦冬季氣溫比赤塔要低
B.利物浦的年降水量比赤塔要少
C.利物浦的氣溫年變化比赤塔要小
D.利物浦的降水季節(jié)變化比赤塔大
(2)關于兩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利物浦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B.赤塔為溫帶季風氣候
C.利物浦主要受來自海洋的東風影響
D.赤塔雨熱同期
(3)關于亞洲與歐洲河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為多瑙河
B.亞洲河流外流區(qū)面積廣大
C.歐洲河流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
D.亞洲河流受地勢影響呈輻射狀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今年我國北方地區(qū)大面積春旱造成的后果可能是
A. 甘蔗大面積減產 B.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C. 油菜播種面積減少 D. 小麥大面積減產、沙塵暴嚴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自然條件的差異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貝貝:我們這里的冬天滴水成冰,呵氣成霜;夏天小麥、玉米等農作物茁壯成長,大地籠罩“青紗帳”,一片新綠。玲玲:我們那里放眼望去,東部是茫茫的草原,牛羊成群,西部是黃沙漫漫,駱駝獨行。貝貝和玲玲分別所在地區(qū)是( )
A.甲和乙 B.丁和丙 C.丙和甲 D.丙和乙
【2】下列關于圖A中丙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農作物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B.盛產熱帶作物,如橡膠、椰子、咖啡等
C.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豐富
D.年降水量大致為400~800毫米
【3】乙區(qū)域無污染的新能源是( )
A.太陽能、油氣、地熱 B.太陽能、水能、煤炭
C.太陽能、水能、地熱 D.地熱、水能、石油
【4】下列關于圖A中,丁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描述錯誤的是( )
A.河湖眾多,水田成片 B.茫茫草原,一望無邊
C.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小 D.民居屋頂坡度大,墻體高
【5】圖B中的體育活動主要流行于我國四大區(qū)域中的( )
A.甲地區(qū) B.乙地區(qū) C.丙地區(qū) D.丁地區(qū)
【6】“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述的景觀最可能出現(xiàn)在( )
A.甲地區(qū) B.乙地區(qū) C.丙地區(qū) D.丁地區(qū)
【7】目前,中國最大的能源產區(qū)是( )
A.甲地區(qū) B.乙地區(qū) C.丙地區(qū) D.丁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圖“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示意圖”及乙圖“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勢等因素影響,四大地理區(qū)域A,B,C,D的自然環(huán)境差異較大。其中自然特征為“干旱”,東西景觀差異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區(qū)域。
(2)黃河的②③④河段,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是________(填序號)河段。
(3)C、D兩區(qū)域分界線大致與下列哪些界線相吻合?( )
①1月0℃等溫線 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線③熱帶與亞熱帶分界線 ④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線 ⑤濕潤地區(qū)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⑤
(4)達州市屬于四大地理區(qū)域中的________(填字母)區(qū)域,屬于乙圖中的________(填序號)氣候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美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B.是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C.首都華盛頓是美國最大的城市和港口
D.是地跨北美洲和亞洲的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根據對話內容,從方框中選出適當的選項補全對話。(有兩項多余)
M:Jane, how do you like the soup with Fanqie and eggs cooked by me?
W:It's nice.(小題1)
M:It's another way of calling tomatoes. Fan as well as Hu means something from a foreign country.
W:(小題2)
M:Yes. It came to China in the 13th century.(小題3)
W:When were tomatoes brought to China?
M:In the 17th century.(小題4)
W:What were they grown for then?
M:They were grown as a kind of bonsai (盆栽).Chinese people used to think them poisonous (有毒的).(小題5) And when they began eating them at table, they fell in love with the nice taste.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