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哈爾濱、廣州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回答下列問題。(15分)
(1)從兩地氣溫變化曲線上可以看出,哈爾濱的氣溫年較差 (填“大于”或“小于”)廣州的氣溫年較差。(2分)
(2)哈爾濱與廣州兩地中, 降水量多,其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多雨月有 個月。 降水量少,其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多雨月有 個月。(每空1分)
(3)哈爾濱與廣州兩地中,緯度位置較高的是 ,做出判斷的依據(jù)是 (每空2分)
(4)從兩地氣溫變化與降水量季節(jié)變化中可以看出,哈爾濱與廣州 月氣溫最高,降水多集中在
、 兩季, 、 兩季比較少。(每空1分)
(1)大于
(2)廣州 6 哈爾濱 1
(3)哈爾濱 哈爾濱氣溫低
(4)7 夏、秋;春、冬
【解析】
試題分析:
(1)在氣溫和降水量變化示意圖中,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cè)表示氣溫,右側(cè)表示降水量,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之差,稱為氣溫年較差;從兩地氣溫變化曲線上可以看出,哈爾濱的氣溫年較差大于廣州的氣溫年較差。
(2)從哈爾濱與廣州兩地的降水柱狀圖可以看出,廣州降水量多,其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多雨月有6個月;哈爾濱降水量少,其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多雨月有1個月。
(3)我國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是自南向北(由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越來越低,讀圖可知,哈爾濱氣溫較廣州低,因此可判斷,緯度位置較高的是哈爾濱。
(4)從兩地氣溫變化與降水量季節(jié)變化中可以看出,哈爾濱與廣州都是7月氣溫最高,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兩季,春、冬兩季比較少。
考點:該題考查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的判讀。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揭陽市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征是
A、多盆地地形 B、海拔較高,以高原為主
C、地勢平坦,起伏不大 D、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廣東饒平縣城西實驗中學八上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我國四類干濕地區(qū)劃分的依據(jù)是()
A.一個地方的降水量
B.一個地方的蒸發(fā)量
C.一個地方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對比關(guān)系
D.都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廣東饒平縣城西實驗中學八上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省級行政中心,冬季溫差最大的一組( )
A.重慶 武漢 B.濟南 石家莊
C.南京 福州 D.海口 哈爾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廣東饒平縣城西實驗中學八上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地形區(qū)中與其別稱的組合,錯誤的是( )
A.四川盆地──“天府之國”
B.東北平原──“黃土地”
C.柴達木盆地──“聚寶盆”
D.長江中下游平原──“魚米之鄉(xiā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廣東陸豐甲子中學七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guān)于等溫線的認識,正確的是( )
A、等溫線就是海拔相等點的連線
B、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都相等
C、等溫線大致呈南北走向
D、北半球7月份的等溫線比南半球的等溫線稀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廣東陸豐甲子中學七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南美與北美兩洲之間的分界線是( )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白令海峽 D、直布羅陀海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廣東陸豐甲子中學七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guān)于緯線與緯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從赤道向北,緯度度數(shù)越來越大
B、從赤道向南,緯度度數(shù)越來越小
C、所有的緯線都是一個半圓
D、所有的緯線長度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所反映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對外貿(mào)易特點,有關(guān)該地區(qū)敘述正確的是( )
A.制造業(yè)發(fā)達,從事制造業(yè)的人口多
B.許多國家以出口初級產(chǎn)品為主
C.在國際貿(mào)易中處于有利地位
D.出口初級產(chǎn)品價格高,收入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