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硫酸是常見的酸,也是常用的化工原料.由于濃度不同,濃硫酸與稀硫酸在性質上存在較大差異,如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吸水性和強腐蝕性等.某課外興趣小組為了探究濃硫酸的某些特性做了如下一些實驗.請結合有關實驗,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濃硫酸在濾紙上寫字,過后觀察,字跡顯黑色,這主要是由于濃硫酸具有________性,使紙中的纖維素炭化的緣故;在洗氣瓶中盛放濃硫酸,除去氫氣或氧氣中的水分,是利用其________性.
(2)探究濃硫酸的吸水性.興趣小組把98%的硫酸10mL和63.3%的硫酸(用10mL 98%的硫酸與10mL水配成)約20mL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大表面皿中,稱量、觀察、記錄、分析.根據室溫環(huán)境下實驗的數據繪成的曲線如下圖:
①稀釋濃硫酸時,應將________緩緩地注入盛有________的燒杯中并不斷攪拌.
②由下圖曲線你能得到的實驗結論有哪些?(寫兩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濃硫酸能否使鐵鈍化(鈍化指在表面形成氧化膜保護層,使內層金屬不再發(fā)生變化).
可選用的實驗藥品有:相同鐵片若干、濃硫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等.實驗儀器任選.
①興趣小組已經完成下表實驗Ⅰ和Ⅱ,請你幫他們將實驗報告補充完整.
方案 | 實驗 假設 | 實驗方案 | 實驗現象 與結論 |
Ⅰ | 能發(fā)生鈍化 | 取一鐵片先插入濃硫酸中,一段時間后取出,再插入硫酸銅溶液中 | 無明顯變化,假設成立 |
Ⅱ | 能發(fā)生鈍化 | 取兩片相同的鐵片,一片放入濃硫酸中,一段時間后取出,與另一片同時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 ________,假設成立 |
你認為方案Ⅱ與方案I相比,方案Ⅱ的優(yōu)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請你選用提供的藥品再設計一個實驗,簡述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同學將一鐵片插入盛有98%的濃硫酸的試管中,無明顯變化,再給試管加熱一段時間后,發(fā)現溶液變色并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此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脫水 吸水
(2)①濃硫酸 水 ②濃硫酸和一定濃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 濃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強(吸水速率快、吸水量大)(或開始兩者吸水速率差異比較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吸水速率越來越接近,吸水能力越來越弱;或硫酸濃度越稀吸水性越差,到一定濃度后就失去吸水性;或硫酸吸水能力可能會受環(huán)境溫度、濕度、氣壓、酸的用量及表面積等因素的影響等,合理即可)
(3)①
實驗現象與結論 |
插入濃硫酸的鐵片表面無明顯變化,另一鐵片表面產生紅色固體 |
采用了對比實驗的方法,更科學
②取兩片相同的鐵片,一片放入濃硫酸中一段時間,取出,與另一片同時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③加熱條件下,氧化膜被破壞(被濃硫酸溶解),鐵繼續(xù)與濃硫酸反應(或熱的濃硫酸能與鐵反應產生刺激性氣體;或熱的濃硫酸不能使鐵鈍化;或鐵的鈍化隨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或鐵與濃硫酸的作用與溫度有關等,合理即可)
【解析】(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將紙中的氫、氧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出,因此,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濃硫酸在濾紙上寫字,字跡顯黑色;濃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2)①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沿器內壁緩慢倒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斷攪拌.②根據98%的濃硫酸和63.3%的硫酸吸水質量隨著時間變化的曲線進行分析即可得出結論.(3)①方案Ⅱ運用了對比實驗的方法,這樣得出的結論更科學合理.②可設計對比實驗:取兩片相同的鐵片,一片放入濃硫酸中一段時間,取出,與另一片同時放入稀硫酸溶液中,觀察現象即可.③鐵片在98%的濃硫酸中,無明顯變化,加熱一段時間后,溶液變色并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說明在加熱條件下,氧化膜被破壞,鐵能與濃硫酸反應,進而說明熱的濃硫酸不能使鐵鈍化.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某同學用同規(guī)格且光亮潔凈無銹的鐵釘進行了如下圖所示實驗.
(1)一段時間后,鐵釘表面生銹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由此可知,鐵制品生銹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丙中為什么要用“剛煮沸并迅速冷卻的蒸餾水”?________________.
(3)為了防止鐵制品的進一步銹蝕,應將鐵銹立即清除,可用稀鹽酸除銹(鐵銹的主要成分為Fe2O3),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有鹽酸、白醋、檸檬酸三種溶液,回答下列問題:
(1)向三氧化二鐵中放入足量鹽酸,充分反應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醋、檸檬酸溶液也能與三氧化二鐵發(fā)生類似反應,說明白醋、檸檬酸溶液和鹽酸中都含有的離子是________.
(3)理論上溶解3.2g三氧化二鐵,需要36.5%的鹽酸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小組的同學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實驗方案如下:
實驗裝置 | 實驗步驟及操作 | 實驗現象 |
①將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 氣球鼓起 | |
②…… | 無明顯現象 | |
③將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 溶液中有氣泡產生,氣球變癟 | |
④向外拉注射器3 |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1)步驟①中氣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②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驟④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實驗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小組圍繞燃燒與滅火的主題開展了相關活動,請你參與完成:
【交流與討論】
(1)采用圖二裝置進行燃燒條件的探究,優(yōu)點是 ;
(2)將裝有某氣體的大使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試管口罩住白磷(如圖三所示),結果觀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觀,則大試管所裝氣體可能是 ;
【綜合應用】
(3)“水火相容”是指水能滅火,其實水有時也可以“生火”,如鉀遇冷水就會立刻著火,因為鉀遇水生成H2和一種堿,其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何將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主要是泥沙)和可溶性雜質(主要是氯化鎂、氯化鈣)除去,從而得到較為純凈的食鹽晶體?
【實驗方案】某同學為了提純粗鹽,設計了以上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交流與表達】
(1)實驗操作X的名稱是 ,該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 ;
(2)實驗步驟③的主要目的是 (用化學方程式回答);判斷氫氧化鈉溶液已過量的方法是 ;
(3)實驗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 (填化學式);
【反思與評價】
(4)有同學認為原實驗方案不完善,做出這種評價的依據是 ;
【實驗方案再設計】
(5)為了完善原實驗方案,你設計的實驗是 (僅寫出補充部分的實驗操作和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黃銅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材料,它是銅和鋅的合金,可用來制造機器、電器零件及日常用品.為了測定黃銅樣品的組成,取五份樣品分別加稀硫酸反應,其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樣品 | 第1份 | 第2份 | 第3份 | 第4份 | 第5份 |
取樣品質量/g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取稀硫酸質量/g | 30.0 | 60.0 | 90.0 | 120.0 | 150.0 |
產生氣體質量/g | 0.3 | 0.6 | 0.9 | 1.0 | 1.0 |
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實驗數據分析,從第________份開始,金屬已經反應完全了.
(2)列式計算該黃銅樣品中金屬鋅的質量分數.(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3)在給出的坐標紙上,畫出40.0g樣品中加稀硫酸的質量與產生氣體質量的關系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