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材料的變化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過化學變化制取的是( )

A. 鐵器 B. 青銅器 C. 塑料器具 D. 石器

D 【解析】 A、鐵是通過鐵礦石冶煉出來的,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B、銅是通過化學變化冶煉出來的,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C、塑料是通過化學變化合成出來的,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D、石器是通過石頭打磨出來的,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正確。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19屆九年級化學第十一單元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化學反應(yīng)中常伴隨著一些特征現(xiàn)象。

(1)向硫酸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產(chǎn)生_____。

(2)寫出一個兩種溶液混合后產(chǎn)生藍色沉淀的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紅褐色沉淀2NaOH+CuSO4===Cu(OH)2↓+Na2SO4(任寫一個即可) 【解析】 (1)硫酸鐵和氫氧化鈉反應(yīng)生成紅褐色氫氧化鐵沉淀和硫酸鈉; (2)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yīng)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化學方程式為:2NaOH+CuSO4═Cu(OH)2↓+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19屆九年級化學第四單元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符號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一種單質(zhì)的是( )

A. CO B. N C. O2 D. Cu

D 【解析】 A、該符號是一氧化碳的化學式,不是元素符號,故選項不符合題意;B、N可以表示氮元素,表示一個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種單質(zhì),故選項不符合題意;C、該符號是氧氣的化學式,不是元素符號,故選項不符合題意;D、Cu屬于金屬元素,可表示銅元素,表示一個銅原子,還能表示銅這一單質(zhì),故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婁底市2018屆九年級第二次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十八世紀,拉瓦錫用放大鏡聚集日光使玻璃罩內(nèi)的金剛石燃燒,得到二氧化碳。坦南特進一步研究確認金剛石僅由碳元素組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金剛石屬于有機物 B.金剛石燃燒過程放出熱量

C.金剛石具有可燃性 D.聚集日光使溫度達到金剛石的著火點

A 【解析】A、有機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金剛石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不屬有機物,錯誤;B、燃燒放出熱量,正確;C、金剛石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有可燃性,正確;D、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與氧氣接觸,三是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由資料可知用放大鏡聚集日光使玻璃罩內(nèi)的金剛石燃燒,聚集日光使溫度達到金剛石的著火點,正確。故選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科粵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測試:1.3《物質(zhì)變化》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shè)計了一個對比實驗,探究燃燒的現(xiàn)象。點燃三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只燒杯A,如圖,將另兩支蠟燭放在燒杯中,然后向燒杯C中加適量碳酸鈉和鹽酸。(注:碳酸鈉與鹽酸反應(yīng)能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

(1)請你幫助他們填寫下表______________。

(2)從燃燒的對比實驗中得到的初步結(jié)論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現(xiàn)象 蠟燭耗盡 蠟燭照常燃燒 蠟燭熄滅 原因 氧氣耗盡 接觸空氣 二氧化碳可以滅火 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要與氧氣接觸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 【解析】 (1)A中的蠟燭燃燒時消耗燒杯內(nèi)的氧氣,當氧氣耗盡時蠟燭熄滅; B中的蠟燭與氧氣充分接觸,能夠正常燃燒; C中碳酸鈉和鹽酸反應(yīng)能生成大量的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科粵版九年級化學上冊同步練習:2.4.2元素周期表、物質(zhì)的分類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溴元素的相關(guān)信息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溴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________。

(2)溴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與圖二中________(填字母)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

(3)溴元素與圖二中A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符號為________(類比氯化鈉的化學符號書寫)。

(4)若圖二中C表示離子,則離子符號是_______________。

79.90BKBrS2- 【解析】 (1)由溴元素在元素周期中的信息可知,溴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79.90; (2)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關(guān)系密切,故決定元素化學性質(zhì)的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溴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7,則與溴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的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中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之相同,即與溴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的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中最外層電子數(shù)也應(yīng)為7; (3)溴元素的最外層有7個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科粵版九年級化學上冊同步練習:2.4.2元素周期表、物質(zhì)的分類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硼為金屬元素

B. 碳的原子序數(shù)是12.01

C. 鋁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D. 三種原子中質(zhì)量最大的是鋁

D 【解析】 A、硼,有“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錯誤;B. 碳的原子序數(shù)是6,錯誤;C、根據(jù)地殼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鋁,鐵,因此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錯誤;D、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的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zhì)量,故三種原子中質(zhì)量最大的是鋁,正確。故選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重慶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為晶體M(不含結(jié)晶水)的溶解度曲線,a、b兩點分別表示M物質(zhì)的溶液。下列有關(guān)說法或a、b間的轉(zhuǎn)化方法錯誤的是( 。

A. t2℃時,a點表示飽和溶液,b點表示不飽和溶液

B. 將a、b兩份溶液溫度降到t1℃時,僅a中有晶體析出

C. 從a→b:先將a降溫到t1℃,然后再將溶液升溫到t2℃

D. 從b→a:在b中加入過量M

C 【解析】 t2°C時,a點M物質(zhì)恰好完全溶解,在溶解度曲線上,是飽和溶液,b點M物質(zhì)的質(zhì)量少于該溫度下的溶解度,是不飽和溶液,A正確;將a溶液降溫到t1°C,溶質(zhì)的質(zhì)量大于該溫度下M的溶解度,會有晶體析出,將b溶液降溫到t1°C,溶質(zhì)的質(zhì)量恰好等于該溫度下M的溶解度,此時b溶液為飽和溶液,不會有晶體析出,B正確;將a降溫到t1°C再升溫到t2°C,還是a溶液,C錯誤;在b溶液中加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屆九年級科粵版化學上冊2.3.3離子同步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粒子可以通過得到電子變成原子的是(  )

A. Cl B. O2- C. D.

C 【解析】 A、Cl表示氯原子既不需要得電子,也不需要是失電子;B、O2-需要失去兩個電子變成原子;C、圖中表示的是鎂離子,需要得到兩個電子變成原子;D、圖中表示的是氟原子,既不需要得電子,也不需要是失電子。故選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