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高錳酸鉀是一種常用的化學試劑.
(1)電解K2MnO4溶液可獲得高錳酸鉀(反應Ⅰ)的化學方程式為:
2K2MnO4+2H2O$\frac{\underline{\;通電\;}}{\;}$2KMnO4+H2↑+2X,反應Ⅰ中,X的化學式為KOH.
(2)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反應Ⅱ) 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KMnO4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58,若取 15.8g KMnO4充分受熱分解,產(chǎn)生 O2的質(zhì)量最多為1.6  g;
(3)科研小組重復進行高錳酸鉀分解實驗,測得產(chǎn)生 O2的質(zhì)量大于通過“反應Ⅱ”化學方程式計算得到的結果.某同學據(jù)此提出如下猜測:①加熱時,高錳酸鉀中的鉀、錳元素轉(zhuǎn)化為氧元素并釋放氧氣;②加熱時,K2MnO4將進一步分解并釋放出氧氣;③加熱溫度不同時,高錳酸鉀不按“反應Ⅱ”分解.對于這些猜測,肯定錯誤的是①(填序號),理由是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分析 (1)化學反應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即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shù)不變.
(2)根據(jù)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之和,根據(jù)高錳酸鉀的質(zhì)量結合方程式求解氧氣的質(zhì)量.
(3)化學反應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即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解答 解:(1)由2K2MnO4+2H2O$\frac{\underline{\;通電\;}}{\;}$2KMnO4+H2↑+2X 可知,反應前鉀原子是4個,反應后應該是4個,其中2個包含在2X中,反應前后錳原子都是2個,反應前氧原子是10個,反應后應該是10個,其中2個包含在2X中,反應前氫原子是4個,反應后應該是4個,其中2個包含在2X中,因此反應Ⅰ中,X的化學式為KOH.
故填:KOH.
(2)高錳酸鉀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9+55+16×4=158.
設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為x,
2KMnO4 $\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16                                         32
15.8g                                        x
$\frac{316}{15.8g}=\frac{32}{x}$,
x=1.6g,
答:反應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是1.6g.
故答案為:158;1.6;
(3)①加熱時,高錳酸鉀中的鉀、錳元素不能轉(zhuǎn)化為氧元素;
②加熱時,如果K2MnO4進一步分解并釋放出氧氣時,會導致產(chǎn)生的氧氣質(zhì)量偏大;
③如果加熱溫度不同時,高錳酸鉀不按“反應Ⅱ”分解,可能會導致產(chǎn)生氧氣的質(zhì)量偏大;
因此肯定錯誤的是①,理由是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故填:①;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和推斷的能力,計算時要注意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化學方程式能正確表示所述內(nèi)容的是(  )
A.證明銅比銀活潑:Cu+2AgCl═CuCl2+2Ag
B.酸雨的形成原理:CO2+H2O═H2CO3
C.鹽酸除鐵銹(Fe2O3•nH2O):Fe2O3•nH2O+6HCl═2FeCl3+(n+3)H2O
D.除去H2中混有的HCl氣體: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有關構成物質(zhì)的粒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種原子只能構成一種分子
B.質(zhì)子數(shù)相等的粒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C.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時,其電子層數(shù)可能有變化
D.同種元素的粒子,其核外電子數(shù)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乙醇的分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乙醇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B.一個乙醇分子中含有26個質(zhì)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2:1D.乙醇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二氧化碳可被壓縮成液態(tài).封存在地質(zhì)結構中.從微觀角度解釋二氧化碳能夠壓縮成液態(tài)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間有間隔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氫氧化鈣的地下咸水層中.則可轉(zhuǎn)化為固態(tài)碳酸鹽.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根據(jù)如圖實驗所示,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CO2 不能燃燒B.CO2 不支持燃燒
C.CO2  密度比空氣大D.蠟燭燃燒生成 CO2 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1-3周期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37號元素銣(元素符號為Rb)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1)在第二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結構的共同點是電子層數(shù)都是2;
(2)6-11號元素中屬于金屬元素的有鈉(填元素名稱);
(3)給出的表中與氯(Cl)元素化學性質(zhì)相似的元素是氟元素;
(4)第三周期元素中,核外電子排布與Ar相同的離子符號Cl-(寫一個);
(5)銣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5周期,寫出銣的氧化物的化學式Rb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某學習小組對課本中“食鹽常用于制氯氣、燒堿”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用自制的實驗裝置(主體部分如圖1所示)進行電解飽和食鹽水制取氫氧化鈉的實驗.一段時間后,關閉電源,從K處導出部分溶液作為待測液進行如下探究.

I.請寫出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化學方程式: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電\;}}{\;}$2NaOH+H2↑+Cl2↑.
Ⅱ.忽略其他可能發(fā)生的反應對本實驗的影響.
【探究活動一】檢驗待測液中含有氫氧化鈉
(1)同學們選用某種酸堿指示劑對待測液進行檢驗,請你將實驗報告填寫完整.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向待測液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變紅色待測液呈堿性,說明含有氫氧化鈉.
【探究活動二】測定待測液中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
【實驗1】用酸堿中和法測定
甲組同學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待測液于燒杯中,加水稀釋,用滴定管【帶有刻度并可逐滴加入液體的一種儀器】逐滴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稀鹽酸,邊加邊振蕩,用pH計測定溶液的pH,所得數(shù)據(jù)如表:
加入稀鹽酸的體積/mL02.04.06.08.09.811
燒杯中溶液的pH13.012.912.812.612.37.02.4
(2)寫出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OH+HCl═NaCl+H2O.
(3)利用氫氧化鈉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的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所稱取待測液中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應選用稀鹽酸的體積為9.8mL.還缺少的一個數(shù)據(jù)是稀鹽酸的密度.
【實驗2】用沉淀法測定
資料摘要:氫氧化鈉與氯化鎂溶液能發(fā)生反應:2NaOH+MgCl2═Mg(OH)2↓+2NaCl.
乙組同學按如圖2所示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4)步驟②加入的氯化鎂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使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滴加一定量氯化鎂溶液后,判斷所加氯化鎂溶液是否足量的具體操作:靜置,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氯化鎂已經(jīng)過量(寫出實驗步驟、現(xiàn)象和結論).
(5)利用沉淀物的質(zhì)量計算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6%(寫出計算過程).
(6)若缺少步驟④的操作,所測定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將偏大(選填“偏大”、“偏小”或“沒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向鐵粉和氧化銅粉末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熱,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液,向濾液中加一潔凈鐵片,未看到鐵片有任何變化,則濾液中含有的溶質(zhì)是FeSO4(填化學式),濾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質(zhì)是Cu(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