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日常生活與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都離不開水。
(1)小明在探究水的組成時(裝置如下圖①所示)。通電一段時間后,試管1中所收集的氣體為          ,該實驗說明水是由                    組成的。
(2)小明要凈化收集的雨水,自制了一個簡易凈水器(如下圖②所示),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

(3)礦泉水、蒸餾水、自來水和凈化后的雨水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水”,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是                           ;如果一瓶礦泉水和一瓶蒸餾水被撕去了標簽,你如何區(qū)分這兩瓶水                                                    。
(4)銀川市為嚴重缺水城市,我們要保護好水資源,下列做法中不會造成水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通過集中處理后排放B.實施對農(nóng)藥和化肥使用的監(jiān)控
C.工業(yè)上,對污染的水體做處理使之符合排放標準D.在水庫周邊興建造紙廠
(1)氫氣;氫、氧兩種元素
(2)過濾
(3)礦泉水、自來水和凈化后的雨水
分別取等量的兩種水放入合適的容器中,再分別滴入等量的肥皂水,攪拌,泡沫較多的是蒸餾水,反之是礦泉水。
(4)A B C
(1)試管1與電源負極相連、試管1中氣體體積約為試管2中氣體的兩倍,可判斷試管1中氣體為氫氣;通過電解水得到氫氣和氧氣,可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自制的簡易凈水器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等在凈水過程中用作過濾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固體雜質(zhì);
(3)礦泉水、蒸餾水、自來水和凈化后的雨水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水”,其中屬于混合物是礦泉水、蒸餾水、自來水和凈化后的雨水。礦泉水中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zhì),在蒸發(fā)時會殘留白色固體;而蒸餾水為純凈的水,蒸發(fā)時不留下任何固體雜質(zhì);通過蒸發(fā)的方法可區(qū)分兩種水;
(4)A.生活污水通過集中處理后排放,可除去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質(zhì)而防止對水造成污染;故A正確;
B.禁止用含磷洗滌劑洗滌,可防止水中磷元素過多造成水華現(xiàn)象;故B正確;
C.實施對農(nóng)藥和化肥使用監(jiān)控,可防止因化肥、農(nóng)藥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的水污染;故C正確;
D.在水庫周邊興建造紙廠,造紙廠排出的污水造成水污染;故D不正確;
故答案為:
(1)氫氣;氫、氧兩種元素
(2)過濾
(3)礦泉水、自來水和凈化后的雨水
分別取等量的兩種水放入合適的容器中,再分別滴入等量的肥皂水,攪拌,泡沫較多的是蒸餾水,反之是礦泉水。
(4)A B 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5分)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為了人類和社會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應該了解一些有關(guān)水的知識。請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許多雜質(zhì),可利用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方法凈化,其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2)硬水給生活和生產(chǎn)帶來很多麻煩,生活中可用                來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3)若某地區(qū)源水中含有較多的氯化鎂,在源水處理過程中常加入生石灰,請寫出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4分)目前部分農(nóng)村的飲用水主要還是地下水。飲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體健康。政府積極建設(shè)自來水廠,讓農(nóng)民喝上清潔的水。
(1)檢驗某地下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用的物質(zhì)是        。
(2)測定地下水的酸堿度可用       。(填標號)
A.紫色石蕊溶液  B.無色酚酞溶液 C.pH試紙
(3)自來水生產(chǎn)過程中,可用            的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zhì),同時還必須進行消毒。X是一種新型的自來水消毒劑,工業(yè)上制取X 的化學方程式為:
Cl2 + 2 NaClO2 ="=" 2 NaCl + 2 X,則X的化學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某同學將渾濁的湖水樣品倒人燒杯中,先加入明礬粉末攪拌溶解,靜置一會兒,再進行過濾。
(1)加明礬的作用是                                     
(2)過濾后,觀察發(fā)現(xiàn),濾液仍然渾濁,原因可能是                   
(3)改進后再過濾,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興奮地宣布:“我終于制得了純水!”對此,你認同嗎?       理由是     。若要制取純水,還應采用的凈化方法是        
(4)硬水和軟水本質(zhì)區(qū)別是 含量多少不同。家庭生活中可  檢驗自來水是硬水還是軟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2010年,云南省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情,給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生活用水帶來了嚴重困難。為緩解旱情,有關(guān)部門實施了人工降雨。李斌同學利用所學知識將渾濁的水用下圖所示的簡易凈水器進行凈化,請根據(jù)你掌握的
知識回答:

(1)凈水器中用來作吸附劑的物質(zhì)是              ;
(2)將渾濁的水變清的簡單方法是               
(3)澄清的水加肥皂水,出現(xiàn)較多浮渣,該水為:   (選填“硬水”或“軟水”)。
(4)天然水中病原微生物過多、硬度大,都可以采取        方法,來殺滅病原微生物和降低水的硬度。
(5)抗擊旱災,從我做起,你對節(jié)約用水的建議是:       (寫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某學;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用潔凈的塑料瓶從運河中取回一定量的水樣,然后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1)將渾濁的河水樣品倒入燒杯中,加入明礬粉末攪拌,溶解后靜置一會兒.加入明礬的作用是______.
(2)采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過濾.
①圖中還缺少的一種儀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②過濾后觀察發(fā)現(xiàn)濾液仍渾濁,則可能的原因有(寫兩點)______;______.
③通過上述操作,同學們總結(jié)出了過濾的操作要領(lǐng):“一貼”、“二低”和“三靠”.其中“二低”是指______;______.
(3)改進后過濾,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小剛同學興奮地宣布:我終于制得了純水!對此你有沒有不同的看法?理由是______.若要制得純凈水,還需要采取的凈化方法是______.
(4)同學們做完實驗,清洗玻璃儀器,判斷玻璃儀器洗凈的標準:觀察儀器內(nèi)壁附著的水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某自來水廠用源水處理成自來水的流程如下:

(1)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在鄉(xiāng)村沒有活性炭,常加入______來凈水.
(2)實驗室中,靜置、吸附、過濾、蒸餾等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人們的生活與化學密切相關(guān).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小剛為凈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個如右圖所示的簡易凈水器,其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礦泉水、蒸餾水、自來水和凈化后的雨水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水”,其中屬于純凈物的是______.
(2)二氧化氯(ClO2)是一種高效的消毒劑,可以用作自來水的消毒.一個二氧化氯分子是由______構(gòu)成的.ClO2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今年我國多省干旱,缺水嚴重.而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日常生活與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都離不開水.
(1)①“水循環(huán)”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環(huán)(如圖1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______
A.水的天然循環(huán)是通過其三態(tài)變化實現(xiàn)的
B.太陽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
C.天然循環(huán)實現(xiàn)了水資源的重新分配
D.在循環(huán)過程中水分子保持水的物理性質(zhì)
②在三態(tài)變化的過程中,水分子沒有改變的是______
A.自身的能量B.運動的速率
C.相互的間隔D.構(gòu)成分子的原子數(shù)量、種類及組合方式
(2)小李同學要凈化在家收集的雨水,制作的簡易凈水器如圖2所示:
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3)如圖3是自來水廠的生產(chǎn)過程.
①該過程中屬于化學變化的凈水方法是______.
②我認為可用______來檢驗凈化后的水是硬水還是軟水.
③長期飲用硬水對人體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我們可采取______方法.
④蒸餾水是凈化程度較高的水,在實驗室中制取蒸餾水的過程主要是___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4)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大家倡議“一水多用”.請你舉出生活中的一項具體措施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