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做法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的是

A.分類回收廢舊金屬

B.積極開發(fā)和利用新能源

C.焚燒塑料解決白色污染問題

D.生活污水處理后再排放

C

【解析】

試題分析:分類回收廢舊金屬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節(jié)約金屬資源,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

利用和開發(fā)新能源,能夠減少有害氣體、溫室氣體排放,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

焚燒塑料會產生大量粉塵和有害氣體,會造成空氣污染,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

生活污水處理后再排放,能防止水污染,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

考點:金屬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fā);白色污染與防治;水資源的污染與防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初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森林發(fā)生火災時,可以使用爆炸滅火的方法,將滅火彈拋到火場爆炸將火撲滅。關于爆炸滅火原理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爆炸使燃燒處暫時缺氧 B.爆炸氣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溫度

C.爆炸氣浪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D.炸起的沙土覆蓋可燃物,隔絕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qū)三校初三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其原子的

A.核內質子數(shù) B.中子數(shù)

C.核外電子數(shù) D.最外層電子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云南省初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基本概念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對下列有關概念的認識正確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化合反應都是氧化反應

C.只有燃燒才能產生放熱現(xiàn)象

D.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云南省初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錯誤的是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

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C.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云南省初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酒精揮發(fā) B.甲烷燃燒 C.礦石粉碎 D.冰雪融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鄭州市初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下面是碳的幾種單質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小圓圈均代表碳原子;

(1)物質甲的名稱叫 ,利用它硬度大的性質可以制作 ;

(2)物質乙層與層之間能發(fā)生滑動,具有滑膩感的特點,利用這一性質可以做_________。

(3)物質丙的化學式為C60,它的一個分子是由60個碳 構成的 ;

(4)甲乙兩種物質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物理性質卻有很大差異,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咸寧市初三上學期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某研究小組在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時發(fā)現(xiàn):鐵絲燃燒沒有火焰,蠟燭燃燒卻有明亮的火焰。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1)寫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

(2)探究一:蠟燭燃燒產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點燃蠟燭,將金屬導管一端伸入內焰,導出其中物質,在另一端管口點燃,也有火焰產生(如圖)由此可知:蠟燭燃燒產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態(tài)”或“氣態(tài)”)物質燃燒形成的.

(3)探究二:物質燃燒產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閱資料】

物質

熔點/℃

沸點/℃

燃燒時溫度/℃

石蠟

50~70

300~550

約600

1535

2750

約1800

97.8

883

約1400

由上表可知:物質燃燒能否產生火焰與其 (填:“溶點”或“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由此推測:鈉在燃燒時, (填:“有”或“沒有”)火焰產生.

(4)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沒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燒時往往會產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云南省景洪市初三11月月考化學試卷 (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10分)在“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老師引導同學們進行“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系”的實驗探究,請你參與探究并回答有關問題:

(1)如圖A、B所示,將錐形瓶(反應物未接觸)放在天平上,右盤加砝碼使之平衡,取下錐形瓶,將錐形瓶中兩種物質混合,反應完全后將錐形瓶再放回天平左盤上。

①A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 (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②B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能否保持平衡? ,理由是 。

③從原子的角度分析“質量守恒定律” 。

(2)如上圖C所示,用細線系住鎂條使之平衡,然后在鎂條一端用酒精燈加熱。鎂條在加熱的條件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

①寫出鎂在空氣中加熱的文字表達式 。

②加熱一段時間后,鎂條 (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3)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體積分數(shù))。他的操作過程如下(有100mL和500mL量筒供選用):

①檢查整個裝置的氣密性后,將c處的止水夾夾緊,點燃紅磷后,迅速插入左邊的廣口瓶中;

②待燃燒停止,整個裝 置冷卻至室溫后,將c處的止水夾打開。結果發(fā)現(xiàn)燒杯中的水進入到廣口瓶中;

③待燒杯中的水不能再進入廣口瓶后,打開廣口瓶的橡膠塞,將廣口瓶中的水全部倒入到100mL量筒中,測得其中水的體積為76ml。

④該同學又設法準確地測定了廣口瓶中空氣的體積,數(shù)據為400mL。

回答下列問題:①紅磷燃燒時最明顯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該同學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________%。與理論值21%相比較,產生誤差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導氣管的體積可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