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維生素C能夠使淀粉-碘溶液藍色褪去的原理,應用右圖實驗可以測定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確的結論,實驗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控制的條件是( )
A.燒杯中溶液的體積
B.兩個膠頭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體積
C.燒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濃度
D.膠頭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數(shù)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按九年級化學教材(人教版)第111頁圖6-9的裝置(如下圖),取一定量的木炭和CuO的混合粉末進行實驗,實驗前經反復檢查該裝置各部分的氣密性,驗明不漏氣。
在實驗前后分別對兩個試管里的物質進行了稱量,某次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
反應前的質量/g | 反應后的質量/g | 反應前后的質量差/g | |
試管+固體混合物 | 69.8 | 65.8 | △m1=_________ |
試管+石灰水 | 118.8 | 122.6 | △m2=_________ |
(1)計算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的差值,并填在上表中的空白處。
△m1和△m2的關系在理論上應當是:△m1________(填“<” “>”或“=”)△m2。
(2)本次實驗的實驗結果與理論結果是否相符?其原因可能是什么?(請舉出兩種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對蠟燭的燃燒進行探究:
①點燃一支蠟燭,用一只燒杯倒扣在燃著的蠟燭上,蠟燭燃燒片刻后熄滅,如實驗一。
②再點燃蠟燭,然后吹滅,看到燭芯產生一縷白煙,用火柴點燃白煙,蠟燭重新被引燃,如實驗二。
③將粗細均勻的木條水平放在蠟燭的火焰上,稍加熱后觀察木條燃燒現(xiàn)象,如實驗三。
(1)操作①中,蠟燭能燃燒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關于白煙的成分,有同學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煙是水蒸氣;B.白煙是石蠟固體小顆粒;C.白煙是二氧化碳。你認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號)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同學在做實驗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你認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適的是( )
A.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
B.查找資料,了解石蠟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體是什么
C.認為與本次實驗目的無關,不予理睬
D.詢問老師或同學,討論生成黑色物質的原因
(4)木條處于外焰的部分最先變黑,說明蠟燭的外焰溫度最______________。x.k.b.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殘體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就會產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類利用高粱、玉米和薯類發(fā)酵等方法制造。據(jù)報道,科學家已經找到利用甲烷與其他物質反應制造乙醇的新途徑。
①甲烷和乙醇都屬于______(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②乙醇的化學式為______;
③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2)許多家庭做飯用罐裝的“煤氣”作燃料,罐中所裝的是液化石油氣,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種產品。石油屬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若廚房失火時,要移走“煤氣罐”,這是利用了 原理滅火。
(3)當今社會,隨著汽車用量的急劇增加,能源和環(huán)保問題日趨嚴峻,研究以太陽能、氫能等新型能源為動力的汽車迫在眉睫。氫燃料汽車使用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從環(huán)保的角度認為,使用氫燃料汽車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