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guān)化學觀念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幾千萬年前地球上一條恐龍體內(nèi)某個原子可能在你的身體里

B.當個人實驗結(jié)果與多數(shù)人不同時,應(yīng)查找原因、重復(fù)實驗

C.用刀切西瓜的過程中,個別原子被分成了更小的微粒

D.化學不僅研究物質(zhì)的性質(zhì)、組成、結(jié)構(gòu)和變化,還研究變化過程中伴隨的能量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柴靜《霧霾調(diào)查:穹頂之下》提到霧霾天氣,其主要成因是空氣中的煙、灰塵等物質(zhì),對人體健康有傷害。下列做法不會加劇霧霾天氣形成的是(   )

A.燃放鞭炮        B. 城市綠化       C.露天焚燒垃圾     D.工廠排放煙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列物質(zhì)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質(zhì)的是(       )

A干冰用作冷凍劑                                         B硫酸用于處理堿性廢液

點燃

 
C氧氣用于氣焊                                           D生石灰用作干燥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釋下列現(xiàn)象

(1)NaOH在生活中可用來去除油污,是因為氫氧化鈉能與          反應(yīng)。

(2)一氧化碳用于煉鐵的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3) 將一包放置較長時間的食品干燥劑放入燒杯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可能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有:                      、                  、             ;(寫三個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膽礬晶體部分失水后得到某硫酸銅晶體(CuSO4·xH2O),華雪同學為研究CuSO4·xH2O加熱后所得物質(zhì)的組成,做了以下實驗:取10.7gCuSO4·xH2O晶體加熱使其分解,繪制出固體的質(zhì)量隨溫度的變化關(guān)系圖。(資料:CuSO4·x H2O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60+18x

如圖所示,到t1℃時該固體完全失去結(jié)晶水,

(化學方程式為:CuSO4·xH2O  CuSO4+ xH2O↑)

(1)(3分)計算該硫酸銅晶體(CuSO4·xH2O)中x的值。

       

(2)(2分)硫酸銅晶體中銅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準確到0.1%)

(3)(1分)升溫到t2℃,殘留固體是黑色物質(zhì),則黑色固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常溫下,某氣體無色、無味、無毒、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如果在實驗室里采用如下裝置且不需要加熱制備該氣體,則應(yīng)選擇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 (    )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②和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金屬M與AgNO3溶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M+2AgNO3═M(NO32+2Ag.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M的金屬活動性比Ag強 

B. 金屬M可能是銅   

C. 該反應(yīng)屬于復(fù)分解反應(yīng) 

D. 該反應(yīng)前后M的化合價發(fā)生了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要除去CuSO4溶液中混有的硫酸最好選用下列四種物質(zhì)中的哪一種(   )

A氫氧化鋇  B.銅單質(zhì)  C.氧化銅  D.碳酸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納米碳酸鋇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產(chǎn)品,下圖是某廠生產(chǎn)納米碳酸鋇的工藝流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試劑A的化學式    ,若在實驗室中進行該實驗,操作1和操作2的名稱是  ,該實驗中玻璃棒的作用          。

(2)該工藝中生成碳酸鋇固體的反應(yīng)方程式為:BaCl2 +  +2KOH=BaCO3+     +    ,請完成并配平該方程式。

(3)操作3為洗滌、檢驗和       ,洗滌的作用是        ,檢驗洗滌是否干凈可選用試劑     (寫化學式)。

(4)上述流程中可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zhì)是     ,該流程中的副產(chǎn)物可用作        。(寫一種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