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氧化碳不僅可作燃料,還能作化工原料.工業(yè)上用CO通過化合反應制備甲酸鈉(化學式為CHO2Na),其主要流程如下:

(1)焦炭在高溫條件下發(fā)生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化合反應.
(2)第一次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或者除去二氧化碳.
(3)合成甲酸鈉的化學方程式是CO+NaOH$\frac{\underline{\;一定條件\;}}{\;}$CHO2Na.

分析 根據(jù)給出的轉(zhuǎn)化關系對應的過程分析每個對應的問題,或者直接分析每個問題,從給出的信息中找對應的信息.

解答 解:
(1)焦炭在高溫條件下發(fā)生的反應是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或者一氧化碳,為兩種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為多變一,為化合反應.
(2)由于過程中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為避免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而導致甲酸鈉中含有碳酸鈉,所以需要控制條件讓二氧化碳先和氫氧化鈉反應,這樣得到只含氮氣一種雜質(zhì)的一氧化碳,進而和氫氧化鈉繼續(xù)反應,所以第一次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吸收二氧化碳或者除去二氧化碳.
(3)由于提示“CO通過化合反應制備甲酸鈉”,所以合成甲酸鈉使用一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且只生成甲酸鈉,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O+NaOH$\frac{\underline{\;一定條件\;}}{\;}$CHO2Na.
故答案為:
(1)化合反應.
(2)吸收二氧化碳或者除去二氧化碳.
(3)CO+NaOH$\frac{\underline{\;一定條件\;}}{\;}$CHO2Na.

點評 讀圖,從中獲得解答題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題目時先看解答的問題是什么,然后帶著問題去讀給出的圖進而去尋找解答有用的信息,這樣提高了信息撲捉的有效性.解答的問題實際上與復雜的轉(zhuǎn)化圖相比,其實很簡單很基礎,或者可以說轉(zhuǎn)化圖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物質(zhì)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zhì)的溶解度
B.40℃時,分別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相等
C.20℃時,甲物質(zhì)和乙物質(zhì)的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一定相等
D.分別將40℃的甲物質(zhì)和乙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降溫到20℃,甲析出晶體量一定大于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分析下列三個化學反應,回答問題
①BaCO3+2HCl═BaCl2+H2O+CO2
②K2CO3+2HNO3═2KNO3 十 H2O+CO2
③(NH42CO3+H2SO4═(NH42SO4+H2O+CO2
(1)BaCO3、K2CO3、(NH42CO3三種不同物質(zhì)中,都含有的離子是碳酸根離子;
(2)這三個不同的化學反應都屬于哪種基本反應類型,復分解反應;
(3)從物質(zhì)分類角度看,反應中的HC1、HNO3、H2SO4都屬于化合物中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實驗一:根據(jù)如圖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長頸漏斗.
(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選用的收集裝置C
(3)圖E所示,將二氧化碳倒入燒杯中,觀察到燃燒的蠟燭現(xiàn)象是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化學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助燃,不可燃.
實驗二:已知Fe2O3樣品中含有雜質(zhì)FeS2.興趣小組用下圖裝置測定樣品中FeS2含量.稱取mg樣品置于玻璃管Y內(nèi).充分灼燒該樣品,根據(jù)實驗后裝置Z增加的質(zhì)量推算FeS2質(zhì)量(裝置管內(nèi)發(fā)生反應:4FeS2+11O2=灼燒=2Fe2O3+8SO2

(4)連接好儀器,檢查整套裝置的氣密性:在裝置Z中加水至浸沒長導管末端,關閉開關b,加熱玻璃管Y,觀察到裝置Z處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后一段時間,長導管內(nèi)液面上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5)使用“實驗一”裝置B制得的氧氣進行實驗,裝置X瓶內(nèi)需盛放的干燥劑是濃硫酸.
玻璃管Y內(nèi)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若立即停止通入氧氣,會導致誤差,其原因是生成的氣體沒有全部被吸收.
(6)若將通入的氧氣改為空氣進行同樣的實驗(樣品反應完全),則測得FeS2含量偏大(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根據(jù)下列實驗要求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試管;②集氣瓶.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制氣裝置為B(填標號).檢驗二氧化碳的原理為CO2+Ca(OH)2═CaCO3↓+H2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A(填標號).
(4)若用水將圖F所示的氧氣從瓶內(nèi)排出,水須從b(填“a”或“b”)端導管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加熱一定質(zhì)量的高錳酸鉀固體
B.
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
C.
一定溫度下,向飽和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固體,充分攪拌
D.
分別向同質(zhì)量、同質(zhì)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中不斷加入碳酸鈣和氧化鈣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某小組同學用鹽酸和氫氧化鈉按照如圖一的方式進行中和反應實驗:

(1)關于圖一的曲線說法不正確的是C
A.A點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B.B點表示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C.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zhì)只有HCl     D.該實驗是將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
(2)圖二微觀圖中,生成物里的表示的微粒符號為H2O.
(3)證明鹽酸過量,下列的操作及現(xiàn)象的敘述不正確的是①(填序號)
①滴加石蕊溶液,攪拌后溶液變藍    ②滴加在氫氧化銅中,藍色沉淀會消失
③加入鐵銹,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    ④滴加碳酸鈉溶液,有氣泡產(chǎn)生
(4)如果氫氧化鈉放置過久,中和反應時意外觀察到有少量氣泡產(chǎn)生,則原因是可能是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碳酸鈉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5)如圖三,一物質(zhì)懸掛在反應后飽和的氯化鈉溶液中,在不改變溫度條件下,向燒杯內(nèi)溶液中加入水物質(zhì)(懸掛物不參與反應),可改變?nèi)芤旱拿芏,彈簧秤示?shù)會“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用化學方程式解釋下列現(xiàn)象:
(1)小穎同學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質(zhì)時,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很快變紅色,原因是H2O+CO2=H2CO3;課后清洗儀器時,小穎發(fā)現(xiàn)變紅的石蕊又變?yōu)闊o色,原因是H2CO3=H2O+CO2↑.
(2)工業(yè)上煅燒石灰石制取生石灰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盛過石灰水的試劑瓶內(nèi)壁有一層白膜,形成這層白膜的原因是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我市某地盛產(chǎn)石灰石,其中含有不溶于鹽酸的雜質(zhì).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石灰石中碳酸鈣的含量,取8.0g石灰石樣品,經(jīng)粉碎后全部放入燒杯中,并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反應前燒杯及所盛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為80.0g.反應過程中測得燒杯及所盛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相應時間記錄如下表:
反應時間/分0246810
燒杯及所盛物質(zhì)質(zhì)量/克80.079.078.377.977.877.8
試計算:
(1)反應結(jié)束后,共放出2.2 克的二氧化碳;
(2)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