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1)標號②的儀器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 ;
(2)實驗室選用 A、D 裝置制取 O2,氣體收集完畢時,應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從水 中取出導氣管”或“熄滅酒精燈”)。寫出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3)實驗室可用(NH4)2SO4 固體和熟石灰混合加熱制取 NH3,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為_____;
(4)選擇發(fā)生裝置 B 和收集裝置_____(選填序號)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 CO2,若將發(fā) 生裝置由 B 改為 F,其優(yōu)點是_________。
長頸漏斗 從水中取出導氣管 2KClO32KCl+3O2↑ A C 能夠隨時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儀器的用途、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實驗裝置的選擇,選擇發(fā)生裝置時,要考慮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條件等因素;選擇收集裝置時,要考慮氣體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氣中的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等因素。 (1)標號②的儀器名稱是長頸漏斗; (2)實驗結束應從水中取出導氣管,后熄滅酒精燈,...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隨州市高新區(qū)四校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三次段考理科綜合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都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t2 ℃時,向50克水中加入50克a,充分溶解后可得到100克溶液;
B. t 1 ℃時,c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20% ;
C. t2 ℃時,等質量a、b、c三種飽和溶液中分別降溫到t 1 ℃,所得溶液中溶劑的質量大小關系式c>b>a;
D. 分別將t2 ℃時a、b、c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 1 ℃,則所得的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大小關系是b>a=c;
C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和題中信息知,A、t2 ℃時,a物質溶解度是50g,向50克水中加入50克a,充分溶解后可得到50g+25g=75g溶液,故A錯誤;B、t 1 ℃時,c物質溶解度是20g,c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16.7%,故B錯誤;C、t2 ℃時,a、b、c三種溶解度大小關系是等質量a>b>c,三種飽和溶液中分別降溫到t 1 ℃,所得溶液中溶劑的質量大小關系式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南通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考試三化學試卷 題型:null
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A. 空氣中物質含量:
B. 溶液pH:
C. 金屬活動性順序:
D. 硫元素質量分數(shù):
D 【解析】A、空氣中物質含量的多少為氮氣>氧氣>二氧化碳,與數(shù)軸關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關系是錯誤的;B、氨水呈堿性,pH>7;氯化鈉溶液呈中性,pH=7;硝酸呈酸性,pH<7,與數(shù)軸關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關系是錯誤的;C、鋅銅銀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鋅>銅>銀,與數(shù)軸關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關系是錯誤的;D、利用化合物中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的原則,根據(jù)Na為+1、O為-2價,可計算Na2...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河源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猜題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A. 電器著火,立即用水澆滅
B. 煤氣泄漏,立即開燈查看
C. 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
D. 房間著火,立即開窗通風
C 【解析】試題分析:A、根據(jù)防止觸電的情況判斷,用水澆滅容易導致觸電,故此選項錯誤. B、煤氣是可燃性的氣體與空氣混合遇明火易發(fā)生爆炸,故此選項錯誤. D、房間著火,立即開窗通風,會使火勢在氧氣的助燃下,更加兇猛,故此選項錯誤. C、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可以隔絕氧氣滅火,故此選擇正確.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河源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猜題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圖所示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A、氧氣支持燃燒,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木條燃燒屬于化學變化,錯誤;B、水蒸氣變成水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正確;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有二氧化碳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錯誤;D、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水,屬于化學變化,錯誤。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qū)2018屆九年級質量調研檢測(一)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環(huán)保部門按新修訂的《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著力做好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 O3 等新增指標的檢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焚燒秸稈不會造成大氣污染
B. 吸入細顆粒物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
C. 化學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保護中起重要作用
D. 臭氧(O3)是一種氧化物
C 【解析】A、燃燒植物秸稈能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不完全燃燒還會產生碳等固體顆粒,故A錯; B、吸入細顆粒物會造成人體的肺病和氣管病的發(fā)生,故B錯; C、可以利用化學知識檢測環(huán)境的污染情況并能解決污染狀況,故C正確; D、氧化物必須由兩種元素組成,臭氧由一種元素組成,屬于單質,故D錯. 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qū)2018屆九年級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現(xiàn)取8.0 g石灰石樣品放在燒杯中并滴入稀鹽酸,當稀鹽酸滴加至36.5 g時,燒杯內物質總質量為42.3 g(氣體全部逸出),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的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友情提示:石灰石樣品中的雜質不溶于水,也不發(fā)生反應)試計算 :
(1)m = ________!
(2)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__________?
2.2g 62.5% 【解析】(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減少的質量即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2)根據(jù)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結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求解碳酸鈣的質量,從而求解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1)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m=反應物的總質量-反應后各物質的總質量=6g+36.5g-40.3g=2.2g;(2)設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 2HCl = CaCl2+H2O+CO...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qū)2018屆九年級質量調研檢測(二)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題文)生石灰是一種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俗稱“石灰”。 安徽鳳陽大量石灰廠在石灰窯中 煅燒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應原理是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瘜W興趣小組的 同學對某石灰廠剛出窯的“石灰”的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剛出窯的“石灰”有哪些成分?
(猜想) I.只有氧化鈣 Ⅱ.只有碳酸鈣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閱資料)堿和碳酸鹽同時存在時,酸堿中和反應優(yōu)先于酸與碳酸鹽的反應。
(實驗探究)
(1)甲同學取一定量的“石灰”樣品于試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蕩,有白色不溶物。 甲同學據(jù)此認為試管中的固體為碳酸鈣,即猜想 II 成立。乙同學認為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 猜想 II 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取一定量的“石灰”樣品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觸摸試管外壁,感覺發(fā)熱; 繼續(xù)向試管中加入幾滴稀鹽酸,沒有發(fā)現(xiàn)氣泡產生。乙同學據(jù)此認為試管中的固體只有氧化 鈣 , 即 猜 想 I 成 立 。 丙 同 學 認 為 乙 同 學 的 實 驗 不 足 以 證 明 猜 想 I 成 立 , 理 由 是_____;
(3)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個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時,先將生石灰倒入池內 水中,一段時間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漿使用。長期使用的石灰池內壁會逐漸增厚,其主要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丙同學用水、酚酞試液和稀鹽酸證明了猜想Ⅲ成立,丁同學將酚酞試液換成鹽溶液也 能完成實驗,請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方案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丙同學 | ________ | __________ | 猜想Ⅲ成立 |
丁同學 | _______ | 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5月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小強買一包純堿,包裝如圖,進行實驗:準確稱取5.5g樣品放入燒杯中,向其中滴加鹽酸至剛好完全反應(忽略CO2溶于水),共用去稀鹽酸25g,得到溶液質量為28.3g(注:雜質溶于水,且與鹽酸不反應。)求:
(1)生成CO2的質量為_________;
(2)通過計算判斷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否與包裝說明相符。________(計算結果精確到0.1%)
2.2g 經計算,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96.4%,與包裝說明不符 【解析】(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5g+5.5g?28.3g=2.2g;(2)設碳酸鈉的質量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