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膽礬研碎B.粉塵爆炸C.活性炭吸附D.海水曬鹽

分析 化學變化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生成,物理變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質(zhì)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jù).

解答 解:A、膽礬研碎過程中,只是膽礬的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屬于物理變化;
B、粉塵爆炸過程中,生成了新物質(zhì),屬于化學變化;
C、活性炭吸附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屬于物理變化;
D、海水曬鹽過程中,只是通過蒸發(fā)水使氯化鈉從海水中析出,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B.

點評 判斷變化是否屬于化學變化的唯一標準是: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如果有新物質(zhì)生成,就是化學變化,如果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就不是化學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下列物質(zhì):①生鐵;②一氧化碳;③純凈的海水;④金屬汞;⑤氫氧化鈣;⑥氧化鐵.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是①③;屬于單質(zhì)的是④;氧化物的是②⑥.(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物質(zhì)可用于實驗室測定空氣成分的是( 。
A.鐵絲B.木炭C.紅磷D.蠟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葡萄中含有豐富的白藜蘆醇(C14H12O3),它具有抗癌性能,可抑制癌細胞的增生.下列有關(guān)白藜蘆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物質(zhì)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4:12:3
B.它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16
C.它由14個碳原子、12個氫原子和3個氧原子構(gòu)成
D.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固體混合物30克制取氧氣,等加熱到不再產(chǎn)生氣體為止,測得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為20.4克.求:
(1)反應生成氧氣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zhì)量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1)用化學符號填空.
2個鋁原子2Al,3個硫酸根離子3SO42-,氯化鈣CaCl2,氧化鈣中鈣元素顯+2價$\stackrel{+2}{Ca}$O,4個銅離子4Cu2+
(2)判斷下列化學符號中數(shù)字“2”所表示的意義,將其序號填在相應的橫線上:a.Ca2+  b.NO2  c.2NO  d.$\stackrel{+2}{Mg}$O    e.2NO3-
表示分子個數(shù)的是c;表示一個離子所帶電荷的是a;表示元素化合價的是d;表示一個分子中含有的原子個數(shù)的是b; 表示離子個數(shù)的是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為研究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zhì)量關(guān)系,三位同學分別做了這樣三個實驗.
實驗I:稱量鎂條,點燃,待反應結(jié)束后,再稱量.
實驗Ⅱ:將裝有稀鹽酸的小試管放入裝有鋅粒的燒杯中,稱量,然后將鹽酸與鋅粒接觸,過一會兒再稱量.
實驗Ⅲ:將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放入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中,稱量,然后設法將兩種溶液接觸(有藍色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生成),過一會兒再稱量.  數(shù)據(jù)見表:
編號實驗I實驗II實驗III
變化前4.8g112.6g118.4g
變化后8.0g112.4g118.4g
(1)從表面上看,這三個實驗過程中,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前后物質(zhì)質(zhì)量(填“減小“增大”或“不變”):I增大,Ⅱ減小,Ⅲ不變.
(2)這三個實驗中,實驗Ⅲ正確地反映了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zhì)量關(guān)系.
(3)從不能正確反映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質(zhì)量關(guān)系的實驗中,選1例說明實驗設計中的不當之處,并提出改進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空氣中的各種氣體按體積分數(shù)由大到小排列的是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還有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燃料最環(huán)保的是( 。
A.水煤氣B.天然氣C.氫氣D.液化石油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