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9.下列過程中,你認為水分子發(fā)生了變化的是(  )
A.濕衣服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很快變干了
B.用蒸餾的方法得到淡水
C.水通直流電后兩個電極上有氣泡冒出
D.蔗糖溶于水,水變甜了

分析 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

解答 解:分子本身發(fā)生變化時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本題就是判斷是否發(fā)生化學變化的.
A、濕衣服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很快變干的過程只是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水分子沒有改變.
B、用蒸餾的方法得到淡水的過程中水分子沒有改變.
C、水通電變成氫氣和氧氣的過程中,水分子發(fā)生了改變,生成了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
D、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的過程中水分子沒有改變.
故選C.

點評 解答本題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如果有新物質(zhì)生成就屬于化學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化石燃料屬于不可再生資源,開發(fā)利用新能源就顯得格外重要.
(1)近幾十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上升,產(chǎn)生了越來越嚴重的“溫室效應”.這種情況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燒
(2)海底埋藏著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成為未來的新能源.甲烷的化學式為CH4.寫出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H4+2O2_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實驗室制取O2或CO2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如圖1,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儀器A的名稱長頸漏斗.
(2)為了制得較純凈的O2最好選用排水法收集.
(3)要制取較多CO2,應對圖1中儀器進行怎樣改進將試管換成錐形瓶.要控制反應的速率,應對圖1中儀器進行怎樣改進將長頸漏斗換成分液漏斗.
(4)制取CO2時,某同學在裝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圖2),實驗時,可將固
體藥品放在a(填“a”或“b”)處,圖2與圖1相比有什么優(yōu)
點可以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
(5)C+O2_CO2 是我們最熟悉的反應,生成物也只有CO2,為什么在實驗室我們不利用碳的燃燒來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反應物中有氣體參加,很難收集到純凈的CO2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變化僅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
A.百煉成鋼B.刻舟求劍C.金屬銹蝕D.鉆木取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能區(qū)分CaCO3、NaCl、CaO這三種物質(zhì)的簡單方法是( �。�
A.稀鹽酸B.C.加強熱D.C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如圖是初中化學中常見儀器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D中儀器a的名稱是集氣瓶.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B(選填裝置編號,下同).
(2)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A,收集裝置為D,為防止氣體從發(fā)生裝置泄漏的必要措施是長頸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
(3)F裝置有多種用途.用于氣體干燥、除雜時,氣體應從c處進入(選填導管口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某同學為了證明CO2的性質(zhì)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請回答:
(1)在B實驗中,當加入水后,紫色石蕊試紙顯紫色.
(2)在C實驗中,紫色石蕊試紙顯紅色,是因為CO2+H2O═H2CO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小明同學說以上實驗不完整,不能達到實驗目的,若要達到實驗目的,你的改進方法是在A裝置中通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8.100g稀鹽酸與25g石灰石恰好完全反應(石灰石中的雜質(zhì)與鹽酸不反應,也不溶于水),生成8.8g二氧化碳,求:
(1)鹽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
(2)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
(3)反應后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液態(tài)氧氣和固態(tài)氧氣均為白色
B.物質(zhì)與氧氣發(fā)生的所有反應都屬于氧化反應
C.水中的生物能生存,是因為氧氣極易溶于水
D.驗證氧氣是否集滿,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