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解:(1)將干燥的氧氣通入A、B瓶內,大約經4~5min,A處的鐵絲依然光亮,而B處的鐵絲表面變暗,是因為A處的鐵絲沒有與水接觸,而B處的鐵絲既和氧氣接觸又和水接觸,所以B處生銹,通過A、B對比說明鐵生銹與氧氣和水有關;B、C處的鐵絲都與水和氧氣接觸,不同的是B處的氧氣濃度比C處的氧氣濃度大,導致B處的鐵生銹快,說明鐵生銹快慢與氧氣的濃度有關;
(2)鐵銹的成分是氧化鐵能夠和酸性物質反應,其中B和C溶液都顯酸性,因此可以除銹;A是氫氧化鈉顯堿性,和氧化鐵不反應,因此不能除銹;C用砂紙打磨屬于物理除銹法,故可以,故不正確的是A;
(3)鐵與水和氧氣同時接觸時容易生銹,當鐵與水、氧氣隔絕時不容易生銹,所以保持表面干燥、涂油漆可以使鐵制品與水和氧氣隔絕或加工成耐腐蝕的合金等;
(4)①因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若含有空氣點燃時容易發(fā)生爆炸,因此實驗前應該先通入CO,后加熱,其目的是: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發(fā)生爆炸;
②因為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氣體,因此要把多余的一氧化碳進行尾氣處理,因此在裝置b處再放置一盞燃著的酒精燈,其目的是:點燃沒有反應的CO,防止污染空氣;
③氧化鐵再生為鐵可以通過還原劑如一氧化碳進行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為:Fe
2O
3+3CO
2Fe+3CO
2;
(5)由題意可知,由于需要將銅離子轉化為銅單質,而溶液還必須為硫酸亞鐵,即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所以可以加入鐵將銅離子轉化為銅單質.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
4 ═FeSO
4 +Cu;步驟②中,加入過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銅中的鐵,;
A.若硫酸過量,pH小于7,但加入硫酸后,沒等充分反應而是立即測出溶液的pH小于7,不能說明硫酸過量,因此錯誤;
B.充分反應后,則取少量溶液加鐵時有氣泡產生,說明硫酸過量是正確的;
C.充分反應后,取少量溶液滴加氯化鋇溶液時有沉淀產生,說明含有硫酸根離子,但硫酸根離子可能來自于硫酸亞鐵中的硫酸根離子;
故選擇:B;
故答案為:(1)氧氣和水; 與氧氣的濃度有關;
(2)A;
(3)保持表面干燥、涂保護膜、制成合金;
(4)①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發(fā)生爆炸;
②點燃沒有反應的CO,防止污染空氣;③Fe
2O
3+3CO
2Fe+3CO
2;
(5)Fe;將金屬混合物中的鐵全部轉化為硫酸亞鐵;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