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化學用語表示:
(1)磷元素P               
(2)3個鐵原子3Fe
(3)2個氫氧根離子2OH-      
(4)燒堿NaOH.

分析 (1)書寫元素符號時應注意:①有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②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
(3)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
(4)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寫出其化學式即可.

解答 解:(1)磷元素的元素符號為P.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故3個鐵原子可表示為:3Fe.
(3)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故2個氫氧根離子可表示為:2OH-
(4)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其化學式為:NaOH.
故答案為:(1)P;(2)3Fe;(3)2OH-;(4)NaOH.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原子符號、化學式、離子符號等)的書寫方法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金屬材料與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密切相關. 
(1)下列用品中,主要是利用金屬導電性的是C(填字母代號) 
     A.鉑金飾品     B.鐵鍋     C.鋁導線
(2)人類從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屬是鐵,高爐煉鐵的原料是鐵礦石、空氣、石灰石和焦炭;
(3)鋁的活動性比鐵強,但在生活中常在鐵的表面涂上鋁粉,其原因是常溫時,鋁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護里面的鐵不被腐蝕,寫出鋁與硫酸亞鐵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2Al+3FeSO4=Al2(SO43+3Fe;
(4)金屬鈷(Co)與鐵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CoCl2固體為藍色,CoCl2溶液是粉紅色的.現(xiàn)將金屬鈷投入稀鹽酸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Cl═CoCl2+H2↑,該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為金屬不斷溶解,表面產(chǎn)生氣泡,溶液由無色變?yōu)榉奂t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等.過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機,又導致環(huán)境污染.如燃煤會影響環(huán)境,下列環(huán)境問題與燃煤有直接關系的是ABC(填字母序號,下同);
A.酸雨  B.溫室效應  C.可吸入顆粒物增加
(2)北方有些地區(qū)出現(xiàn)霧霾天氣,據(jù)檢測首要污染物為PM2.5.下列關于PM2.5的說法或減少PM2.5措施錯誤的是A;
A.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超過2.5μm的顆粒物  
B.控制城市汽車保有量
C.冬季取暖用天然氣替代燃煤
(3)目前,我國面臨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區(qū)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圖1是我國目前與十二五計劃能源結構變化的對比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重要調整是減少煤炭的使用,增加石油和天然氣、化石能源的使用;

(4)解決環(huán)境問題需要科技進步,如CO2含量不斷升高,使全球氣候問題日趨嚴重,科學家認為,人類不僅要努力減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將CO2轉化為有用物質.
①用NaOH溶液來“捕捉”CO2,并將CO2儲存或利用,流程如圖2(部分條件及物質未標出)
已知部分反應:捕捉室內有反應:2NaOH+CO2═Na2CO3+H2O
反應室內有反應:Ca(OH)2+Na2CO3═2NaOH+CaCO3↓.

下列有關該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CD;
A.該過程可實現(xiàn)CO2零排放    B.該過程只有1種物質可以循環(huán)利用
C.分離室中分離物質的操作是過濾   D.該過程至少發(fā)生了4個化學反應
②將CO2轉化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3所示:

請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O2+6H2$\frac{\underline{\;催化劑\;}}{加熱}$C2H4+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0.如圖中的物質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它們之間的反應關系如圖所示(“→”表示轉化關系,“-”表示相互能反應,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甲與A溶液反應得到淺綠色溶液;A、B發(fā)生中和反應,產(chǎn)物之一是廚房內常用的調味品;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的溶液與D的溶液反應可得到B;C的溶液與乙的溶液反應生成藍色沉淀;乙與丙兩種溶液反應生成兩種不同顏色的沉淀.
請回答:
(1)甲的化學式是Fe.
(2)欲通過一步實驗證明A、B是否恰好完全反應,需要向A、B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的試劑是紫色石蕊溶液.
(3)E→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O+H2O=Ca(OH)2
(4)乙與丙兩種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Ba(OH)2+CuSO4═Cu(OH)2 ↓+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表示CO2的循環(huán)過程,其中物質X為葡萄糖(C6H12O6)能為人體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分子中C、H、O的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1:2:1
B.轉化1是自然界中消耗CO2的途徑之一
C.X在人體中氧化產(chǎn)生的CO2如不及時排出,則血液的pH將增大
D.人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空氣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能源中,不屬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B.太陽能C.風能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物質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鋁具有導電性B.氫氧化鈉能與硫酸銅反應
C.氮氣難溶于水D.常溫下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使用尿素處理尾氣可使重型柴油車達到國IV排放標準.其原理是尿素[CO(NH22]與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反應,生成無污染的氣體排出.
(1)求算尿素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式:12+16+(14+1×2)×2.
(2)補全尿素與二氧化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CO(NH22+6NO2$\frac{\underline{\;一定條件\;}}{\;}$4CO2+8H2O+7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下列是初中化學中的一些中要實驗,請回答:

(1)A實驗得到的實驗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frac{1}{5}$.
(2)B實驗過程中的現(xiàn)象是黑色粉末變成紅色,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3)C實驗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D實驗反應后天平不平衡,該反應是否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是(填“是”或“否”)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產(chǎn)生的氣體逸散到空氣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