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含氟牙膏,高鈣牛奶,加鐵醬油等用品,這里的氟、鈣、鐵指的是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單質(zhì)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2017-2018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與0.3g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加熱前稱得混合物總質(zhì)量24.8g,加熱一段時間后,稱得剩余固體質(zhì)量為20.0g。

(1)反應(yīng)產(chǎn)生氧氣質(zhì)量為____________g。

(2)計算反應(yīng)后剩余固體中氯化鉀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錦州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如圖為某牙膏的部分標簽,活性成分單氟磷酸鈉的化學式為Na2PO3F,請回答下列問題:

(1)Na2PO3F中金屬元素與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____________(填最簡整數(shù)比);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___________。

(2)Na2PO3F中氟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3)若牙膏中其它成分不含氟,則每支這種牙膏中,含Na2PO3F的質(zhì)量是多少克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jié)果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錦州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屠呦呦因發(fā)現(xiàn)青蒿素而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青蒿素的化學式為C12H22O5,它是一種治療瘧疾的特效藥。下列關(guān)于青蒿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青蒿素是由分子構(gòu)成的

B.青蒿素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一個青蒿素分子中含有39個原子

D.青蒿素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2:2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錦州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家庭裝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質(zhì)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如某些花崗巖石材中就含有放射性元素氡。若一種氡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為86,中子數(shù)為136,這種氡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

A.50

B.86

C.136

D.2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南昌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當把燃著的小蠟燭放入一個集氣瓶中并塞緊膠塞時,蠟燭一會兒就熄滅了。那么,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呢?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完成以下填空。

(提出猜想)

猜想1:蠟燭燃燒把集氣瓶內(nèi)的氧氣耗盡,導致蠟燭熄滅。

猜想2:蠟燭燃燒隨集氣瓶內(nèi)氧氣含量降低而變?nèi)酰懦鰺崃繙p少,使溫度降至蠟燭的著火點以下,導致蠟燭熄滅。

猜想3: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能滅火,導致蠟燭熄滅。

(進行實驗)小組設(shè)計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來驗證猜想。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點燃蠟燭并連同膠塞上的其他儀器和藥品一起放入集氣瓶中,塞緊膠塞。

蠟燭火焰逐漸變?nèi)酰罱K熄滅。

蠟燭熄滅并靜置冷卻后,將銅絲上提,使盛白磷的銅網(wǎng)勺高于試管口,試管倒下,水流出。

一會兒后,白磷燃燒,有大量的____產(chǎn)生。

(分析和結(jié)論)

(1)蠟燭熄滅前,白磷要浸沒在小試管所盛的水中,其目的是______。

(2)集氣瓶中裝入生石灰的目的是利用生石灰與水接觸發(fā)生反應(yīng),其化學方程式是_____,且該反應(yīng)將____(填“吸熱”或“放熱”),使瓶內(nèi)溫度升高。

(3) 瓶內(nèi)的白磷能燃燒,證明猜想____和_____不成立。

(反思與交流)

(4) 通過本實驗可知,燃燒的條件之一“燃燒需要氧氣”這一條件應(yīng)補充完善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南昌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質(zhì)中所含少量雜質(zhì)的方法,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

選項

物質(zhì)

所含雜質(zhì)

除去雜質(zhì)的方法

A

CuO

C

隔絕氧氣加熱

B

CO2

CO

將混合氣體點燃

C

H2O

H2O2

加入MnO2,過濾

D

CaO

CaCO3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潛山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做探究實驗。如圖所示,他們將一只燒杯罩在兩支燃著的高低不同的蠟燭上,發(fā)現(xiàn)總是高的蠟燭先滅,他們進行了探究。

(查詢資料)1.空氣的成份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二氧化碳0.03%。2.石灰水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碳酸鈣不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

(提出問題)為什么高的蠟燭先滅?

(猜想假設(shè))猜想1:高的先滅是因為_____。

猜想2:高的先滅是因為上部的氧氣被消耗。

(實驗驗證一)為了驗證猜想1是否正確,小明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步驟

現(xiàn)象

結(jié)論

將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濾紙分別放在燒杯的頂部和底部,在濾紙上滴加酚酞,變色后,用燒杯罩住點燃的高低蠟燭,觀察高低濾紙褪色順序(如圖)

上面的酚酞溶液先褪色,下面的后褪色

燒杯上層二氧化碳濃度較高,高蠟燭先熄滅與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有關(guān)。涉及到的化學方程式:_____

小紅卻對小明的結(jié)論表示懷疑,她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與20%氧氣的混合氣體,小紅將燃著的蠟燭伸入收集的混合氣體中,發(fā)現(xiàn)_____,從而證明小明的結(jié)論不正確。

(實驗驗證二)為了驗證猜想2,小紅利用手持技術(shù)實驗,用氧氣、二氧化碳傳感器在測量燒杯內(nèi)兩支蠟燭從點燃到全部熄滅后,杯內(nèi)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剩余氧氣濃度15.65%,二氧化碳濃度1.898%。二氧化碳濃度增大不多,而氧氣濃度明顯下降。燃燒前后氧氣濃度變化如圖所示。

(實驗結(jié)論)_____。

(反思評價)根據(jù)圖中曲線(裝置內(nèi)氧氣濃度)變化分析,在_____(填“A、B、C、D”)點時蠟燭全部熄滅;請解釋曲線AB段、BC段、CD段變化原因。

AB段_____;BC段_____;CD段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烏魯木齊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儀器中,能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的是(  )

①試管 ②燒杯 ③試劑瓶 ④蒸發(fā)皿 ⑤錐形瓶 ⑥燃燒匙 ⑦量筒

A.①②⑥ B.③④⑦ C.①④⑥ 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