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nèi)為雜質),所用試劑和方法不正確的是(  )
A.N2中的(O2 )   紅熱的木炭
B.NaCl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稀鹽酸
C.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過量鐵粉,過濾
D.銅粉中的(鐵)    加入過量稀硫酸,過濾

分析 根據(jù)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shù)某s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 解:A、紅熱的木炭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二氧化碳,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B、Na2CO3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C、過量鐵粉能與CuCl2溶液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和銅,再過濾,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D、鐵能與過量稀硫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氣,銅粉不與稀鹽酸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故選:A.

點評 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為了除去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nèi)物質為雜質),所選用試劑和操作方法都正確的是( 。
物  質選用試劑(過量)操作方法
ANaOH溶液( Na2CO3氯化鈣溶液加入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BCu(Fe)稀鹽酸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
CCuSO4溶液(HCl)氧化銅加入氧化銅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
D鹽酸(H2SO4硝酸鋇溶液加入硝酸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所示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過濾
B.
量取液體
C.
點燃酒精燈
D.
滴加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除去雜質(少量)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選項物質雜質除雜方法
AH2HCl通過飽和的Na2CO3溶液
BKNO3NaCl蒸發(fā)結晶
CNaClNa2CO3加稍過量的稀鹽酸,蒸發(fā)
DKClK2SO4加稍過量Ba(NO32,蒸發(fā)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圖象分析錯誤的是( 。
A.
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
B.
利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C.
分別向足量的、濃度相同的稀鹽酸加入相同質量的鎂和鋅
D.
一定質量的紅磷在密閉容器中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化學興趣小組為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做了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如右圖),同學們觀察到鎂條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耀眼的強光,產(chǎn)生的大量白煙彌漫到空氣中,最后在石棉網(wǎng)上得到一些白色固體.
(1)請寫出鎂條燃燒的化學方程式2Mg+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
(2)同學們通過稱量發(fā)現(xiàn):在石棉網(wǎng)上收集到產(chǎn)物的質量小于鎂條的質量,有人認為這個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你認為出現(xiàn)這樣實驗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氧化鎂小顆粒(白煙)擴散到空氣中去了,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3)小紅按右下圖裝置改進實驗,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還發(fā)現(xiàn)產(chǎn)物中有少量黃色固體.
【提出問題】黃色固體是什么?
【查閱資料】①氧化鎂為白色固體;②鎂能與氮氣劇烈反應產(chǎn)生黃色的氮化鎂(Mg3N2)固體;③氮化鎂可與水反應產(chǎn)生氨氣,該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
【做出猜想】黃色固體是Mg3N2
【實驗探究】請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
取少量黃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并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試管中有氣體產(chǎn)生,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得出結論:黃色固體是Mg3N2
【反思與交流】①氮化鎂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3;
②空氣中N2的含量遠大于O2的含量,可是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物MgO卻遠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釋是:氮氣化學性質不如氧氣活潑.
③同學們又聯(lián)想到氯氣在氧氣中能夠燃燒,于是對燃燒條件又有了新的認識: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參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在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實驗后,為了進一步探究二氧化錳的用量對氯酸鉀分解速度的影響,小明用如圖裝置,以及實驗室提供的實驗所需藥品和器材進行實驗,老師對實驗的建議:①每組實驗氯酸鉀用量可取4克,二氧化錳質量不宜超過2克.②實驗設計4組.
(1)結合老師建議,補充完整實驗步驟①之后的其它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實驗結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錳,如果要證明二氧化錳是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還需驗證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美國兩位科學家通過對碘元素的研究,揭示了“細胞如何感知周圍環(huán)境”之謎,從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如圖下列關于碘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碘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26.9g
B.碘元素與鈣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CaI2
C.碘元素與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D.碘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時,涉及以下關鍵步驟:①連接儀器;②裝藥固定;③檢查氣密性;④加熱;⑤熄滅酒精燈;⑥從水槽中撤出導氣管.正確的順序是( 。
A.①③②④⑥⑤B.③①②④⑥⑤C.①③②④⑤⑥D.③①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