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說出下列符號所表示的意義:
①N氮元素、一個氮原子.  ②6Mg6個鎂原子.③Fe鐵元素、一個鐵原子、鐵.
(2)用化學符號表示下列各項:
①4個氧原子4O,②4個氯離子4Cl-,.

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用語的意義及書寫,解題關(guān)鍵是分清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對象是分子、原子、離子還是化合價,才能在化學符號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適當?shù)挠嬃繑?shù)來完整地表達其意義,并能根據(jù)物質(zhì)化學式的書寫規(guī)則正確書寫物質(zhì)的化學式,才能熟練準確的解答此類題目.

解答 解:(1)①N表示氮元素、一個氮原子,故填:氮元素、一個氮原子.
②6Mg表示6個鎂原子,故填:6個鎂原子.
③Fe表示鐵元素、一個鐵原子、鐵,故填:鐵元素、一個鐵原子、鐵.
(2)①4個氧原子就是在氧元素符號的前面加上數(shù)字4,故填:4O;
②4個氯離子就是在氯離子的前面加上數(shù)字4,故填:4Cl-,故填:4Cl-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設(shè)計既包含對化學符號意義的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chǔ),題目難度較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硒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嚴重缺硒有可能誘發(fā)皮膚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數(shù)為34,質(zhì)子數(shù)與中子數(shù)之和為79.下列有關(guān)硒原子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質(zhì)子數(shù)為34B.中子數(shù)為45C.核電荷數(shù)為79D.核外電子數(shù)為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1)在人群密集的教室與空曠田野空氣相比較,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較高,而氧氣的含量相對較低.試設(shè)計實驗證明:教室里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空曠的田野中氧氣含量.
實驗步驟現(xiàn)象結(jié)論

分別收集同體積的教室和田野中的氣體,再分別放入燃著的木條
盛田野氣體的瓶中木條燃燒時間更長教室中氧氣的含量小于田野空氣中氧氣含量
(2)給實驗室常用的儀器,請你用簡單的方法,取出(1)題中教室里的氣體樣品.將集氣瓶內(nèi)注滿水,蓋好玻璃片,走到教室里將水倒掉,蓋好玻璃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guān)空氣成分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空氣中氧氣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21%
B.潔凈的空氣是屬于純凈物
C.空氣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變的
D.稀有氣體通電時會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屬于物理性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室溫下,向200g硝酸鉀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鉀固體,充分攪拌后,尚有2g固體未溶解,再加入20mL水后,固體全部溶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溶液是飽和溶液
B.加入固體攪拌后得到的是飽和溶液
C.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飽和溶液
D.向原溶液中加2g硝酸鉀固體,原溶液就能飽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小明同學設(shè)計了三種制取或收集氣體的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標出儀器名稱a分液漏斗c水槽
(2)用A、C裝置組合可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或氧氣)氣體(只填一種),制取該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或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檢驗該氣體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說明已集滿(或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集氣瓶口,復燃,說明已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分類是化學學習、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混合物的是( 。
A.B.冰水混合物C.二氧化碳D.稀有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關(guān)于各物質(zhì)的敘述中,其中屬于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的是( 。
A.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B.電燈發(fā)光
C.酒精揮發(fā)D.氧氣能變成淡藍色液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化學知識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理智選擇、科學生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正在推廣普及的公共自行車為人們綠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B.食品添加劑符合國家許可,制作食品過程中可隨意添加
C.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D.化學反應產(chǎn)生的熱能,被廣泛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科技發(fā)展等領(lǐng)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