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生活中常見物質(zhì),pH小于7的是( )
A.食醋
B.食鹽水
C.糖水
D.肥皂水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探究氣體X的組成,某興趣小組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固定裝置未畫出). 【實驗裝置】
【查閱資料】
①加熱條件下,氣體X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水和氮氣.
②生石灰與氣體X不反應,無水氯化鈣可吸收氣體X.
③本實驗條件下,裝置內(nèi)空氣中的水、二氧化碳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實驗步驟】
①連接儀器,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準確稱取2.40g氧化銅,裝入A裝置的玻璃管中,并在B、C、D中裝入相應物質(zhì).
③測量并記錄反應前的相關數(shù)據(jù)Ⅰ(見表).
④連接A、B、C裝置,將氣體X緩緩通入一段時間后,連接上D裝置,再開始加熱.(利用裝置D中液面在反應前、后的刻度差,可測得生成的氮氣的體積)
⑤當A裝置中氧化銅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并繼續(xù)通入氣體X至玻璃管冷卻.,再次測量并記錄反應后的相關數(shù)據(jù)Ⅱ.
數(shù)據(jù)編號 | Ⅰ | Ⅱ |
玻璃管(含藥品)的質(zhì)量/g | 54.40 | 53.92 |
B裝置(含藥品)的質(zhì)量/g | 104.00 | 104.54 |
氮氣的質(zhì)量/g | / | 0.28 |
【相關數(shù)據(jù)】
注:如表中氮氣的質(zhì)量是通過D裝置收集的氮氣體積,并通過氮氣的密度計算得到.
【回答問題】
(1)B裝置中氧化鈣吸水的原理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實驗中,A裝置的玻璃管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當觀察到量氣管內(nèi)液面 , 說明氧化銅已完全反應.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氣體X至玻璃管冷卻的目的是 .
(3)分析實驗測量的數(shù)據(jù),生成水的質(zhì)量為g,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為g.由此推知,氣體X中(填“有”或“沒有”或“可能有”)氧元素.
(4)氣體X的化學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老師為同學們提供了如下實驗裝置:
(1)寫出儀器a,b的名稱.a(chǎn)是 , b是 .
(2)組裝儀器時,將玻璃管插入膠皮管或帶孔橡膠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 , 然后稍稍用力旋轉(zhuǎn),將其插入.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填字母代號,下同).若要收集較純的氧氣,可選用的裝置是 .
(4)①實驗室也可以選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在裝置B中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 若選用C做發(fā)生裝置,你認為選用裝置C的優(yōu)點是 . ②也可以將注射器連接到裝置B的導管口處,用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和“ ”分別表示不同的原子.
(1)反應前的原子數(sh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應后的原子數(shù).
(2)反應前的分子數(sh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應后的分子數(shù).
(3)寫出符合該微觀示意圖的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如圖是物質(zhì)之間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顏色變化.
(1)請你在編號②、③處各填入一種物質(zhì).②是;③是;
(2)根據(jù)上圖可以總結(jié)出稀硫酸的五個化學性質(zhì).請你寫出編號①稀硫酸的化學性質(zhì)
(3)若編號④的物質(zhì)是鹽.請你寫出符合編號④的一個化學方程式: , 反應類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些常見物質(zhì)的pH值如圖,某些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B.校園土壤適合于大多數(shù)植物的生長
C.農(nóng)業(yè)上經(jīng)常用氫氧化鈉溶液改良酸性土壤
D.潔廁劑會腐蝕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自禽流感疫情以來,我市的部分市場定期使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進行消殺.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NaClO是一種有機物
B.NaClO中Na、Cl、O三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1:1:1
C.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
D.NaClO中氯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約為47.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