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現(xiàn)象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A、榨取橙汁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鐵杵磨成針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滴水成冰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液化氣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圖中現(xiàn)象可知,A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是
氫氣
氫氣
,B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是
氧氣
氧氣
,A、B兩試管內氣體的體積比大約為
2:1
2:1

(2)檢驗A試管內氣體的方法是
用燃著的木條點燃
用燃著的木條點燃
,檢驗B試管內氣體的方法是
用帶火星的木條
用帶火星的木條

(3)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發(fā)生了
化學
化學
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元素的種類
沒有
沒有
(填“有”或“沒有”)發(fā)生改變,由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版本的化學教材中安排了如圖所示“合成氨”的演示實驗(夾持儀器均已省略).在Y形管的一側用Zn粒和稀H2SO4反應制取H2,另一側用NaNO2固體和飽和NH4Cl溶液反應制取N2,N2和H2混合通過還原鐵粉來合成NH3,再將產生的氣體通入酚酞試液中,若酚酞試液變紅,即說明產生了氨氣.某課外活動小組通過查閱資料和多次實驗,得到了如下信息:
信息一:NaNO2固體和飽和NH4Cl溶液混合加熱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如下反應:
2NH3+N2O3→2N2+3H2O
NaNO2+NH4CI→NH4NO2+NaCI
NH4NO2→NH3+HNO2
2HNO2→N2O3+H2O
信息二:不同體積比的N2、H2混合氣體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合成氨,使酚酞試液變紅所需要的時間如下:
N2和H2的體積比 5:1 3:1 1:1 1:3 1:5
酚酞變紅所需時間/min 8~9 7~8 6~7 3~4 9~10
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Y形管左側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Zn+H2SO4═ZnSO4+H2
Zn+H2SO4═ZnSO4+H2

(2)石棉絨的作用是
增大混合氣體與催化劑還原鐵粉的接觸面積,使反應進行得更充分
增大混合氣體與催化劑還原鐵粉的接觸面積,使反應進行得更充分

(3)課外小組的同學們認為,該實驗中即使酚酞試液變紅也不能說明N2和H2反應合成了NH3,得出此結論的理由是
從分步反應可知,產生N2的過程中,有可能直接產生氨氣
從分步反應可知,產生N2的過程中,有可能直接產生氨氣
,請你另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驗證你的理由
將NaNO2固體和飽和NH4Cl溶液混合加熱,產生的氣體直接通入酚酞試液,若酚酞試液變紅,則說明理由成立;否則,說明理由不成立.
將NaNO2固體和飽和NH4Cl溶液混合加熱,產生的氣體直接通入酚酞試液,若酚酞試液變紅,則說明理由成立;否則,說明理由不成立.
;
欲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選用下圖中的
裝置連接在原裝置中的
A
A
B
B
之間.

(4)在上述實驗過程中,為盡快觀察到酚酞變紅的實驗現(xiàn)象,應該控制N2和H2的體積比為
1:3
1:3
比較適宜;但該裝置還難以實現(xiàn)此目的,原因是
無法控制通入B中N2和H2的體積比
無法控制通入B中N2和H2的體積比

(5)實驗過程中通入試管C中的氣體的成分有
氨氣、水蒸氣、氮氣
氨氣、水蒸氣、氮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瀘州)甲同學為了區(qū)別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四組實驗方案.

(1)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C、D
C、D

(2)在C組實驗中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實驗結束后,甲同學將A、C組四支試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變渾濁,該現(xiàn)象說明有
CaCO3
CaCO3
物質生成(填化學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紅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紅色,說明溶液呈堿性.使溶液呈堿性的物質是什么呢?甲同學進一步推測:溶液中呈堿性的物質可能是碳酸鈉、氫氧化鈣和
NaOH
NaOH
三種物質中的一種,或是三種物質兩兩混合組成的混合物.
(5)為了驗證推測,甲同學查閱資料,獲悉氯化鋇溶液呈中性,并設計如下實驗加以驗證.請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實驗內容 預測現(xiàn)象 結論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層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靜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無色 物質是碳酸鈉
②若無沉淀生成,溶液呈紅色 物質是氫氧化鈣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紅色
物質是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
物質是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
(6)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第②部驗證的結論不嚴密,原因是
氫氧化鈉溶液也顯堿性,還可能是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混合物
氫氧化鈉溶液也顯堿性,還可能是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進入9年級學習化學,我們親身體驗了一系列的探究實驗,感受到了化學的無窮魅力.覃浪在回顧整理下列實驗中提煉了許多探究方法.
實驗一、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進行下圖所示實驗)

(Ⅰ)噴稀醋酸 (Ⅱ)噴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Ⅳ)噴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實驗現(xiàn)象:(I)、(IV)中的小花變紅.
設計(Ⅱ)、(Ⅲ)實驗的目的是:
驗證水和二氧化碳分別是否能使紫色石蕊變色
驗證水和二氧化碳分別是否能使紫色石蕊變色

該實驗的探究方法是:設計分析
B
B
(填“A”或“B”或“C”,獲得結論.
A.僅一個單因素的實驗          B.有多種因素的對比實驗     C.用前面實驗的生成物繼續(xù)實驗
實驗二、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也發(fā)生了反應
我們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發(fā)生反應生成碳酸鈣而變渾濁.彩云同學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化學性質十分相似,也能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但此反應無明顯實驗現(xiàn)象,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她為了能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確實發(fā)生了反應,設計了如下方案.請你將她設計的方案補充完整:
實驗步驟和方法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啟示
方案1 向一個軟塑料瓶中充滿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蓋緊瓶蓋,搖動塑料瓶. 從反應物二氧化碳的減少(壓強減小)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
方案2 從生成物的存在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
官龍同學認為彩云同學設計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CO2與氫氧化鈉是否確實發(fā)生了反應,理由是什么?
也許是CO2與水發(fā)生了反應
也許是CO2與水發(fā)生了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結合下列圖示裝置,回答有關問題.精英家教網
(1)裝置D中儀器a的名稱為
 

(2)實驗室中,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氣,可選用
 
(填裝置序號),該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為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某同學提出只要將上述A裝置和圖2所示裝置相連接,就可收集并測量生成的難溶于水的氣體的體積,則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
A裝置的導管出口→
 
 
→c (填接口字母)
(4)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為
 
,發(fā)生裝置為
 
,現(xiàn)用裝置E收集一集氣瓶二氧化碳,應如何驗滿?
 
(寫出方法、現(xiàn)象和結論).
(5)興趣小組利用圖3所示實驗裝置研究燃燒的條件:
步驟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熱水,塞好膠塞使導管口進入熱水中發(fā)現(xiàn)白磷不燃燒;
步驟2:打開K1,關閉K2,將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氣泡冒出,白磷燃燒,B中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通過以上實驗研究了燃燒的一個條件.它是
 

(6)做化學實驗要養(yǎng)成良好的整理習慣.若某同學在實驗結束后,將儀器按下圖放置,其中正確的一項是
 
.(填序號)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