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的雜質(zhì),所選用的試劑和操作方法都正確的是( 。
選頂物質(zhì)雜質(zhì)(少量)試劑操作方法
A高錳酸鉀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足量氧化銅通過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并加熱
C植物油熱的純堿溶液振蕩
D氯化鐵溶液稀鹽酸足量的鐵粉過濾
A.AB.BC.CD.D

分析 根據(jù)原物質(zhì)和雜質(zhì)的性質(zhì)選擇適當?shù)某s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zhì),同時被提純物質(zhì)不得改變.除雜質(zhì)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zhì)反應,不能與原物質(zhì)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zhì).

解答 解:A、高錳酸鉀易溶于水,碘難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的方法進行分離除雜,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B、CO 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zhì)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zhì),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C、熱的純堿溶液能與油脂反應,振蕩后不能除去雜質(zhì),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D、氯化鐵溶液和稀鹽酸均能與足量的鐵粉反應,不但能把雜質(zhì)除去,也會把原物質(zhì)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故選:B.

點評 物質(zhì)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zhì)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zhì)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zhì))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5月5日,常州市鹽務局工作人員在新北家超市查獲“腳臭鹽”.據(jù)分析臭味可能來自食鹽制作過程中混入的硫化氫(H2S).硫化氫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 。
A.0B.-2C.+4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種元素,下列有關該元素的信息正確的是( 。
A.原子序數(shù)是13B.它是非金屬元素
C.其原子的原子核內(nèi)有13個中子D.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26.9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小明為了測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用如圖裝置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研碎后的石灰石2.5克,倒入氣密性良好的錐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置于電子天平上測出裝置總質(zhì)量.
②打開活塞,滴入足量稀鹽酸后關閉活塞,待氣泡不再冒出時,測出反應后裝置總質(zhì)量.
③整理相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計算出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
反應前總質(zhì)量(克)275.58
反應后總質(zhì)量(克)274.70
反應前后質(zhì)量差(克)0.88
(1)該實驗中,對裝置中的固態(tài)干燥劑的性質(zhì)有何要求?能吸收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
(2)結合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該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CaCO3+2HCl=CaCl2+H2O+CO2↑,石灰石中的其它成分不與鹽酸反應)
(3)實驗后小明認真反思覺得該實驗測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比實際值會偏。ㄌ睢捌蟆薄ⅰ捌 被颉安蛔儭保,理由是反應后有部分二氧化碳殘留在錐形瓶中使測量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變小,故計算得到的碳酸
鈣的質(zhì)量也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敘述與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所屬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
A.高爐煉鐵的主要反應2Fe2O3+3C$\frac{\underline{\;高溫\;}}{\;}$3CO2↑+4Fe置換反應
B.實獫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分解反應
C.用氫氧化鈉洗滌石油產(chǎn)品中的硫酸2NaOH+H2SO4=Na2SO4+H2O中和反應
D.鑒別黃銅與18K黃金Cu+O2$\frac{\underline{\;\;△\;\;}}{\;}$CuO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9.如圖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幾種物質(zhì)間的轉化及反應關系(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A、B、C、D、E、F分別是兩種常見的酸、單質(zhì),可榕性鋇鹽溶液,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中的一種.用“-”表示兩種物質(zhì)之間可以發(fā)生化學
反應,用“→”表示一種物質(zhì)可以轉化為另一種物質(zhì).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標出B、C物質(zhì)(或溶質(zhì))的化學式;
(2)F與水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白色固體逐漸變成白色漿液,水沸騰,有白霧,放出大量的熱;
(3)寫出B→A發(fā)生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Ba(OH)2+2HCl=BaCl2+2H2O;
(4)利用初中所學的化學知識,用“-”和“→”在圖中再分別補充出一條反應和轉化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用“”和“”分別代表兩種不同單質(zhì)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物X,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反應過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變
B.該反應為置換反應
C.參加反應的A2與B2分子數(shù)之比為3:1
D.物質(zhì)X含4種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同學在實驗室進行氫氧化鈉與稀硫酸的反應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向含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當溶液剛好由紅色變成無色時,停止加入稀硫酸,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NaOH+H2SO4═Na2SO4+2H2O.
(2)實驗中,某同學不小心又多加了幾滴稀硫酸,這使溶液的pH<7(填“>”“<”或“=”).
(3)若要驗證實驗后溶液中有過量的稀硫酸,可進行的實驗是: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溶液中的酸過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關于空氣及其成分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空氣由空氣分子構成B.稀有氣體可用作電光源
C.N2可作食品保鮮的保護氣D.O2、N2的體積比約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