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氯化鈉和氯化鋇的混合物32.5克放入87.2克的水進行溶解,然后加入100克的某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碳酸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測得剩余溶液的質量是200克.試計算:
(1)原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是多少?
(2)所得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解:(1)由題意可知,生成碳酸鋇的質量為:32.5g+87.2g+100g-200g=19.7g
設氯化鋇的質量為X,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為y
BaCl2+Na2CO3═BaCO3↓+2NaCl
208 197 117
X 19.7g y
解得:X=20.8g
解得:y=11.7g
原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是::32.5g-20.8g=11.7g
(2)所得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100%=11.7%
答:(1)原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是11.7克;(2)所得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11.7%.
分析:(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和氯化鋇與碳酸鈉的反應可知,混合物減少的質量就是生成的沉淀碳酸鋇的質量,由碳酸鋇可求出氯化鋇的質量及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也可求出原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
(2)根據(jù)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公式可求出所得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利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學生能利用質量守恒定律求出碳酸鋇的質量是解答的關鍵,然后代入方程式計算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9、下列實驗方案可行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揚中市模擬)我國化工專家侯德榜的“侯氏制堿法”曾為世界制堿工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他以NaCl、NH3、CO2等為原料先制得NaHCO3,進而生產(chǎn)出純堿.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
  △  
.
 
Na2CO3+CO2↑+H2O
回答下列問題:
(1)碳酸氫銨與飽和食鹽水反應,能析出碳酸氫鈉晶體的原因是
c
c
(填字母標號).
a.碳酸氫鈉難溶于水    b.碳酸氫鈉受熱易分解    c.碳酸氫鈉的溶解度相對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結晶析出
(2)某探究活動小組根據(jù)上述制堿原理,進行碳酸氫鈉的制備實驗,同學們按各自設計的方案實驗.
①一位同學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含氨的飽和食鹽水中制備碳酸氫鈉,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圖中夾持、固定用的儀器未畫出).

試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Ⅰ)乙裝置中的試劑是 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作用是
吸收甲裝置可能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
吸收甲裝置可能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
;
(Ⅱ)丁裝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末反應的NH3
吸收末反應的NH3
;
(Ⅲ)實驗結束后,分離出NaHCO3晶體的操作是
過濾
過濾
(填分離操作的名稱).
②另一位同學用圖中戊裝置(其它裝置未畫出)進行實驗.
(Ⅰ)實驗時,須先從
a
a
管通入
氨氣
氨氣
氣體;
(Ⅱ)有同學建議在戊裝置的b管下端連接己裝置,理由是
增大氣體與溶液接觸面積,提高CO2吸收率
增大氣體與溶液接觸面積,提高CO2吸收率
;
(3)請你再寫出一種實驗室制取少量碳酸氫鈉的方法:
用碳酸氫銨與適量飽和食鹽水反應.(或往燒堿溶液中通入過量CO2;往飽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過量CO2 等.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用碳酸氫銨與適量飽和食鹽水反應.(或往燒堿溶液中通入過量CO2;往飽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過量CO2 等.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4)“純堿中常常會混有少量氯化鈉.”某研究性學習小組以一包純堿(只考慮含氯化鈉)為研究對象,探究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含量.
【實驗設計】
甲方案
Ⅰ.設計思路:根據(jù)樣品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沉淀碳酸鈣的質量,求出碳酸鈉的質量,再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
Ⅱ.操作步驟:稱取13.25g純堿樣品,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充分攪拌.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的白色沉淀10.00g.
Ⅲ.數(shù)據(jù)處理:請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該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
計算過程:
解:設純堿樣品中含Na2CO3的質量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10.00g
106
100
=
x
10.00g

x=10.6g
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
10.6g
13.25g
×100%=80%
解:設純堿樣品中含Na2CO3的質量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10.00g
106
100
=
x
10.00g

x=10.6g
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
10.6g
13.25g
×100%=80%


乙方案
I.設計思路:根據(jù)樣品(質量為a g)與稀硫酸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質量為b g),求出碳酸鈉的質量,再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
II.實驗結論:
(1)當a、b的質量關系滿足
a
b
=
53
22
(或22a=53b;或a=
53
22
b等)
a
b
=
53
22
(或22a=53b;或a=
53
22
b等)
(填寫含a、b字母的表達式,下同)時,純堿樣品中只含有碳酸鈉,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100%.
(2)當a、b的質量關系滿足
a
b
53
22
a
b
53
22
時,純堿樣品室有碳酸鈉和少量氯化鈉組成的混合物,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
53b
22a
×100%
53b
22a
×100%

【實驗評價】
誤差分析:
(一)甲方案中,白色沉淀的質量在過濾、干燥等操作過程中會有所損耗,造成計算結果與實際值相比偏。绻麑⒙然}溶液換成氯化鋇溶液,則可以使誤差減小,理由是
BaCl2比CaCl2的相對分子質量大,產(chǎn)生的沉淀質量大,稱量誤差小
BaCl2比CaCl2的相對分子質量大,產(chǎn)生的沉淀質量大,稱量誤差小

(二)乙方案中,有部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因溶解于水而沒有全部逸出,造成計算結果與實際值相比
偏小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8?海淀區(qū)二模)實驗室中存放的氫氧化鈉固體常常會混有少量的碳酸鈉,小藍就此問題展開了探究.
【資料收集】
(1)氫氧化鈉可以與空氣中的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水溶液顯堿性,可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2)在常溫、101kPa下CO2的密度為1.8g/L.
【實驗方案1】目的:檢驗NaOH樣品中是否混有Na2CO3
小藍設計了三個實驗方案.請你對她的實驗方案和結論作一個恰當?shù)脑u價(即說明方案可行或不可行,并說明原因):
實驗方案 對實驗方案的評價
方案1 將少量樣品溶于蒸餾水后,滴入少許酚酞溶液,根據(jù)酚酞溶液是否變紅,判斷是否含有碳酸鈉
方案2 將少量樣品溶于蒸餾水后,滴入少許稀鹽酸溶液,根據(jù)是否產(chǎn)生氣泡,判斷是否含有碳酸鈉
方案3 將少量樣品溶于蒸餾水后,滴入少許氯化鋇溶液,根據(jù)是否產(chǎn)生白色沉淀,判斷是否含有碳酸鈉
【實驗方案2】目的:測定NaOH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shù).
小藍的實驗步驟如下(裝置和藥品如圖所示):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讓稀硫酸滴入試管中至過量,關閉活塞.反應結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飽和NaHCO3溶液220mL.請你對小藍的實驗進行總結:
(1)已知B中集氣瓶盛裝的飽和NaHCO3溶液不能用水代替,試推測其理由是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難溶于飽和NaHCO3溶液(或二氧化碳在飽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這樣可以避免因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測量誤差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難溶于飽和NaHCO3溶液(或二氧化碳在飽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這樣可以避免因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測量誤差

(2)樣品中含有的碳酸鈉的質量為
0.954
0.954
g.
(3)為達到實驗目的,本實驗還缺少的一步實驗操作是
測定所取樣品的質量
測定所取樣品的質量

(4)該實驗中出現(xiàn)了以下問題,其中對測定NaOH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shù)有影響的是(填序號)
①②
①②

①稱量前,氫氧化鈉固體在空氣中發(fā)生潮解
②裝置A中加入的稀硫酸本身也占有一定的體積
③氫氧化鈉樣品中除了碳酸鈉雜質以外,還含有少量氯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桂平市三模)在開展復分解反應研究性學習中,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學習思路:
[練習總結]下列各組物質間均能發(fā)生反應,請寫出③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②碳酸鈉溶液與稀硫酸;
③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鋇溶液
BaCl2+Na2CO3=BaCO3↓+2NaCl
BaCl2+Na2CO3=BaCO3↓+2NaCl

[探究討論]上述反應為什么能夠發(fā)生?這是因為這些反應物中含有特殊的陰、陽離子,如①中有H+和OH-,②中有H+和CO32-,③中有
Ba2+和CO32-
Ba2+和CO32-

[構建網(wǎng)絡]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這些離子,就可以形成一種網(wǎng)絡形式.在網(wǎng)絡中,用短線相連的這些陰、陽離子能兩兩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現(xiàn)有Ca2+、SO42-、NH4+,請將它們填入下面合適的“
NH4+;Ca2+;SO42-
NH4+;Ca2+;SO42-
”中,使其形成一個更為完整的復分解反應的網(wǎng)絡.
[反思拓展](1 )通過形成的網(wǎng)絡,可以判斷化合物間能否共存、進行物質的鑒別、用于物質的除雜等.氯化鈉中混有碳酸鈉,可以加入
氯化鈣
氯化鈣
(填寫化學名稱)除去碳酸鈉
(2)請舉出一組由鹽和堿組成的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溶液組:
MgCl2+2NaOH=Mg(OH)2↓+2NaCl
MgCl2+2NaOH=Mg(OH)2↓+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前后,總質量是否發(fā)生改變?是增加、減小還是不變?小麗、小李進行如下實驗:
【提出假設】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前后總質量不變.
【設計并進行實驗】
小麗:將盛有氯化鋇溶液的試管放入盛有硫酸鈉溶液的燒杯中,稱量,然后設法使兩種溶液混  合,充分反應,再稱量.(氯化鋇+硫酸鈉→硫酸鋇+氯化鈉)
小李:將盛有足量稀鹽酸的試管放入盛有碳酸鈉溶液的燒杯中,稱量,然后設法使兩種溶液混  合,充分反應,再稱量.(碳酸鈉+鹽酸→氯化鈉+水+二氧化碳)
【實驗 結論】小麗: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總質量與反應物總質量相等
小李: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總質量與反應物總質量不相等
(1)你認為
 
的結論正確,導致另一個實驗結論錯誤的原因是
 

(2)請從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認為正確的結論的原因:
 

(3)使用上述實驗裝置,請你選擇另外兩種藥品進行實驗達到實驗目的,這兩種藥品可以是
 
 
(填化學式)【注:以上四種藥品均不能再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