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與探究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和內容。
(1)今年5月,我市各學校進行了實驗操作考查。小張同學進行的實驗考查是“用稀鹽酸鑒別氫氧化鈉(NaOH)溶液和碳酸鈉(Na2CO3)溶液,并測定碳酸鈉溶液的pH”。
①小張同學的實驗記錄如下表,請補充完整:
操作步驟
現(xiàn)象記錄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取兩支試管,分別往試管中加入2mL樣品1、2,再往其中滴入鹽酸
樣品1:無明顯現(xiàn)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樣品2:溶液中出現(xiàn)氣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pH試紙測定碳酸鈉溶液的酸堿度,簡述操作的主要步驟:                                          
(2)在實驗臺上有三瓶未貼標簽的溶液,已知分別是碳酸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為區(qū)別這三種溶液,在老師指導下,興趣小組的同學把這三種溶液按A、B、C進行編號,然后分別各取適量作為樣品加入到三支試管中,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探究活動:

步驟一中,C無明顯現(xiàn)象,A、B溶液的顏色變成紅色;
步驟二中,A、B溶液的顏色由紅色變成無色,且B溶液中有氣泡冒出。
①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知,B、C溶液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小組同學在進行步驟一實驗時出現(xiàn)異,F(xiàn)象: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試液時,溶液顏色先變成紅色,振蕩后迅速變成無色。老師指出這是因為溶液濃度過大造成的。接著,老師往該試管的溶液中加入適量鹽酸,觀察到A溶液的顏色又變成紅色,此時溶液中含有的溶質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酚酞除外)。
(1)①樣品1: NaOH+HCl=NaCl+H2O  樣品2: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鈉溶液滴在pH試紙上,把試紙呈現(xiàn)的顏色與標準比 色卡對照
(2)①碳酸鈉溶液  稀鹽酸  ②氯化鈉、氫氧化鈉
(1)NaOH+HCl=NaCl+H2O 無氣泡產(chǎn)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 有氣泡產(chǎn)生,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具體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鈉溶液滴在pH試紙上,把試紙呈現(xiàn)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2)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遇堿變紅色;NaOH+HCl=NaCl+H2O 是酸堿中和反應,無氣泡產(chǎn)生,而Na2CO3+2HCl=2NaCl+H2O+CO2↑ 有氣泡產(chǎn)生;Na2CO3溶液顯堿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小明在實驗室驗證鹽酸化學性質時,將碳酸鈉溶液倒入裝有稀鹽酸的燒杯中看到有氣泡產(chǎn)生.為了解兩種物質間的反應情況,他決定從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組成入手進行探究.
(1)小明對反應后溶液溶質組成了兩種猜想,請你再補充一種猜想
猜想1:溶質為NaCl和Na2CO3
猜想2:溶質為NaCl和HCl
猜想3:溶質為_________
(2)比較三種猜想,說明你提出猜想3的理由:_________
(3)小明設計兩個不同的實驗方案,用兩種方法驗證了猜想2成立.按要求填寫下表.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方法一
取少量反應后溶液,加入_________
 _________
猜想2成立
方法二
取少量反應后溶液,加入硝酸銀溶液
 _________
猜想2成立
(4)反思與評價:
你認為方法二是否正確_________ ,說出理由: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鑒別兩種化肥NH4Cl和KNO3
B.檢驗二氧化碳
C.除去氧氣中的水蒸氣
D.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的實驗不能達到目的是( 。
                 
A.                 B.                   C.                 D.
A.研究影響音調大小因素
B.驗證Zn、Fe、Cu的活動性
C.稀釋濃硫酸
D.稱量氫氧化鈉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用 Y形管或 Y 形導管完成以下實驗。

(1)圖9中Y形管左側管中加入無色酚酞試液,右側管中加入濃氨水,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的觀點解釋這一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10 中 Y 形導管平放于桌面,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解釋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把Y形導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如圖 11 ) , a 管位于上方, b 管位于下方,兩石蕊試紙均濕潤,可觀察到 b 管中試紙變色比a 管明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同學們在實驗室用5%的H2O2溶液制取氧氣并進行氧氣性質實驗。
溶液配制:用50ml  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氣(密度為1.13g/cm3)配制5%的H2O2溶液(密度約為1g/cm3)。溶液配制過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還需用到下列儀器中的_____________。
A.托盤天平B.燒杯C.漏斗D.量筒E.膠頭滴管
氣體制備:用配制好的5%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請你在“A”、“B”兩套裝置中選擇其中一套,并說明選擇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反應結束后同學們回收了混合物中的MnO2,實驗操作為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質實驗: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氣,進行了下面的實驗:
把點燃的木炭伸入集氣瓶中,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使鐵絲在氧氣中持續(xù)劇烈燃燒,他把光亮的細鐵絲盤成螺旋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緩慢插入集氣瓶中,觀察到持續(xù)劇烈燃燒。通過實驗得出,氧氣可以支持燃燒,并且可燃物燃燒更劇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化學小組的同學探究二氧化碳氫氧化鈉的反應,實驗方案如下:

(1)步驟①中氣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2)步驟②中的操作是         ,其目的是           。
(3)步驟④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本實驗的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以黃鐵礦為原料(主要成分是FeS2)為原料,生產(chǎn)硫酸的簡要流程圖如下:

(1)寫出流程圖中一種氧化物的名稱___________。
(2)將黃鐵礦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程中SO2轉化為SO3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室稀釋濃硫酸應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爐渣(Fe2O3)在工業(yè)上可用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在實驗室找到一包“神秘的紅色粉末”,老師提示說該紅色粉末由Cu 、Fe2O3二種固體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該小組同學在教師指導下探究其組成。請你參與探究過程并回答有關問題。
【猜想】紅色粉末可能的組成有:
①只有Cu;②只有     ;③是Cu 、Fe2O3的混合物
【查閱資料】Cu在FeCl3溶液中發(fā)生反應:2FeCl3+Cu=2FeCl2+CuCl2
【探究過程】
(1)甲同學說如果結論是猜想①,粉末在空氣中加熱后顏色應變?yōu)?u> 色。如果結論為猜想②,粉末應能與稀鹽酸發(fā)生反應,反應方程式為                            。
(2)乙同學取少量紅色粉末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振蕩后觀察,發(fā)現(xiàn)固體全部溶解。乙同學認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丙同學認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認為   的觀點正確(填“乙”或“丙”)。

(3)丁同學為進一步確定紅色粉末的組成,取該粉末適量裝入硬質玻璃管中,按右圖在通風櫥中進行實驗。開始時緩緩通入CO氣體,過一段時間后再加熱使其充分反應。待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仍繼續(xù)通CO氣體直至玻璃管冷卻。觀察發(fā)現(xiàn)玻璃管中紅色粉末部分變黑,取反應后粉末少量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發(fā)現(xiàn)有   產(chǎn)生,并且有   色粉末剩余。
【交流討論】
①在裝置A中先通CO氣體的作用是        。
②則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③戊同學指出:丁同學所用裝置雖能完成實驗,但明顯存在缺點,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