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某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成紅色,則該溶液一定是

[  ]

A.酸溶液

B.堿溶液

C.中性溶液

D.堿性溶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已知堿性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氨的水溶液具有堿性.某興趣小組設計以下實驗,探究分子運動的有關情況.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問題:
(1)實驗I: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酚酞試液遇蒸餾水不變色
酚酞試液遇蒸餾水不變色

由實驗I得出的結論有
酚酞試液遇濃氨水變紅色
酚酞試液遇濃氨水變紅色

實驗Ⅱ(如圖中甲所示):燒杯B中的現(xiàn)象是
酚酞試液變紅
酚酞試液變紅
;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
氨氣微粒從燒杯B運動到燒杯A中,溶于水使酚酞試液變紅
氨氣微粒從燒杯B運動到燒杯A中,溶于水使酚酞試液變紅

(2)為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該興趣小組設計實驗Ⅲ(如右圖中乙所示)作為對比實驗.你認為有無必要?
沒有必要
沒有必要

理由是
實驗I、實驗Ⅱ已做過對比實驗,故沒有必要再做實驗Ⅲ
實驗I、實驗Ⅱ已做過對比實驗,故沒有必要再做實驗Ⅲ

(3)為了展示興趣小組的工作成果,興趣小組的一位同學在工作展示會上給全班同學表演了一個魔術節(jié)目,道具如圖丙所示.
①該節(jié)目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棉花團由
色變
色,大燒杯中出現(xiàn)了一株美麗的“鐵樹”.
②請你用學過的化學知識對此現(xiàn)象加以說明.
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氨氣分子(或濃氨水易揮發(fā))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氨氣分子(或濃氨水易揮發(fā))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學完《分子和原子》后,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改進:
查閱資料:①氫氧化鈉是一種白色固體,溶于水時會放出大量熱.
②氨水顯堿性,堿性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變紅.
③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能揮發(fā)出氨氣,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對人體有危害.
根據(jù)圖所示和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在小試管中加入2~3g氫氧化鈉固體的作用是
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時能夠放出大量的熱,從而加快氨氣從濃氨水中逸出的速率
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時能夠放出大量的熱,從而加快氨氣從濃氨水中逸出的速率

(2)滴入2~3滴濃氨水后,在c處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滴有酚酞試液的試紙由下至上逐漸變紅
滴有酚酞試液的試紙由下至上逐漸變紅

(3)改進后的裝置除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藥品用量少、省時等優(yōu)點時,還有一個顯著的優(yōu)點是
實驗在封閉體系中進行,不污染環(huán)境
實驗在封閉體系中進行,不污染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化學教研室 題型:013

某元素的氧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yōu)榧t色,則該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可能是(  )

A2,4                  B2,8,5

C2,8,6               D28,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某同學在學完《分子和原子》后,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改進:
查閱資料:①氫氧化鈉是一種白色固體,溶于水時會放出大量熱.
②氨水顯堿性,堿性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變紅.
③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能揮發(fā)出氨氣,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對人體有危害.
根據(jù)圖所示和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在小試管中加入2~3g氫氧化鈉固體的作用是______.
(2)滴入2~3滴濃氨水后,在c處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
(3)改進后的裝置除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藥品用量少、省時等優(yōu)點時,還有一個顯著的優(yōu)點是______.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新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3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2013年單元檢測訓練卷E(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某同學在學完《分子和原子》后,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改進:
查閱資料:①氫氧化鈉是一種白色固體,溶于水時會放出大量熱.
②氨水顯堿性,堿性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變紅.
③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能揮發(fā)出氨氣,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對人體有危害.
根據(jù)圖所示和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在小試管中加入2~3g氫氧化鈉固體的作用是   
(2)滴入2~3滴濃氨水后,在c處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3)改進后的裝置除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藥品用量少、省時等優(yōu)點時,還有一個顯著的優(yōu)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