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研究和學習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因此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 鐵絲能在氧氣中燃燒,空氣中有氧氣,所以鐵絲也能在空氣中燃燒
C.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
D. 同種元素的原子質子數(shù)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的粒子一定是同種元素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昭通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實驗課上某同學做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要使120g氧化銅完全還原,至少需要碳的質量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2017年5月9日,中國科學院發(fā)布了113號、115號、117號及118號四種元素的中文名稱,其中一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該元素說法錯誤的是
A.相對原子質量為288 B.核內有115個質子
C.是非金屬元素 D.核內有 173 個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片區(qū)“一體化辦學”聯(lián)考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事實。
(1)碘固體有碘蒸氣都是由碘分子構成的,碘固體和碘蒸氣都能使淀粉變藍______。
(2)等質量的碘固體和碘蒸氣比較,碘蒸氣的體積遠大于碘固體______。
(3)電解水與水蒸發(fā)的區(qū)別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片區(qū)“一體化辦學”聯(lián)考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醫(yī)院里給病人輸氧時,用到類似如圖所示的裝置。 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使用該裝置可觀測氧氣輸出的速率
B. b 導管連接病人吸入氧氣的塑料管
C. 使用該裝置可用來觀測是否有氧氣輸出
D. b 導管應連接供給氧氣的鋼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片區(qū)“一體化辦學”聯(lián)考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中的符號表示2個氫原子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片區(qū)“一體化辦學”聯(lián)考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兩種質子數(shù)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貴州省黔東南州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氧氣,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加熱前,將集氣瓶注滿水,用玻璃片蓋著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 先將導管口移入集氣瓶,再開始加熱
C. 收集O2后,將集氣瓶移出水槽,然后蓋上玻璃片
D. 停止加熱時,先熄滅酒精燈,再移出導氣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如圖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驗證二氧化碳性質的裝置圖:
(1)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甲中儀器①名稱是______。如果用乙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應該將導管a與____(填序號)導管連接。如果用乙裝置檢驗二氧化碳,需要在集氣瓶中裝入部分__________溶液,將二氧化碳從_________(填序號)導管通入,反應的化學式表達式為_________。
(2)用軟塑料瓶丙收集滿一瓶二氧化碳,倒入圖中所示體積的水,蓋緊瓶蓋,振蕩后會觀察到_________;取出瓶中部分液體裝于試管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液體變成________色。
(3)已知相同條件下氣體的密度與其相對分子質量成正比,根據(jù)圖丁中的現(xiàn)象,可以推測氣球中的氣體不可能是________。
A.空氣 B.氧氣 C.氫氣 D.丙烷(CH)
(4)圖戊中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看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
(5)實驗室如用甲裝置制取48gO2,則需要H2O2多少克?(計算題,寫出詳細過程)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