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A.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
B.硫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
C.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D.鎂條燃燒實驗中,鎂條燃燒前的質(zhì)量等于燃燒后的質(zhì)量
D

試題分析:根據(jù)常見物質(zhì)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和質(zhì)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
A.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描述正確;
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描述正確;
C.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描述正確;
D.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鎂條燃燒的實驗中,鎂條燃燒后生成的氧化鎂的質(zhì)量等于燃燒前參加反應的鎂質(zhì)量與氧氣的質(zhì)量之和,描述錯誤。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物質(zhì)燃燒的現(xiàn)象,即可正確解答,要求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要加強對實驗現(xiàn)象的記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四種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
A.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色煙霧
C.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
D.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有白煙產(chǎn)生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
C.鐵絲插入稀鹽酸中有氣泡產(chǎn)生D.紫色石蕊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變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0分)請根據(jù)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A               B               C              D          E
(1)某課外小組,利用上圖提供的部分裝置,制取氣體。①如圖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__,b的名稱是__________。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可選用裝置為(填序號,下同)_______ ,該套裝置還可制取和收集___________氣;若用高錳酸鉀制取和收集氧氣,則選擇的裝置為_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鋅粒和稀硫酸制取和收集氫氣,應選用的裝置為(填序號)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3分)如下圖所示,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實驗的相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

 
氣體發(fā)生裝置內(nèi)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
反應前
      35.6 g
反應后
      34. 8 g
(l)實驗中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實驗中集氣瓶收集滿氧氣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為:_______________ 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4分)(1)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標有序號的儀器的名稱:①          、②         
用A、C組合,可以制取一種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還可以制取      氣體(填化學式),可用          裝置收集(填符號)。
(2)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探究,下面請你回憶:
①實驗時老師給你提供了二個集氣瓶,一個是充滿了               ,另一個是                    
②回憶實驗過程,完成下列空格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加入的物質(zhì)

SO2+水
a.
無現(xiàn)象
 
b.鎂條或鋅粒
無現(xiàn)象
 
c.
無現(xiàn)象
溶液里有氣泡產(chǎn)生
③探究結(jié)論:酸雨對森林有破壞,使植物枯萎,酸雨還能腐蝕用              
                             作成的雕像、以及金屬制品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22分)通過一個半月的化學學習,你已經(jīng)掌握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規(guī)律,以下是老師提供的一些實驗裝置。請結(jié)合下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的儀器名稱: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2)在加入藥品之前應對實驗裝置進行                                。
(3)寫出實驗室用B裝置制取氧氣的藥品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物質(zhì)的名稱),其中_______________在反應過程中起催化作用,其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在反應前后沒有發(fā)生改變。
(4)寫出實驗室以氯酸鉀為原料用裝置A制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
如果改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結(jié)束后,發(fā)現(xiàn)水槽內(nèi)的水變成了紫紅色,可能的原因是            。該裝置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                                    
(5)如果用下圖所示裝置收集氧氣,氣體應從           (填“a”或“b”)端管口通入。

(6)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驗滿                                  。
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實驗結(jié)束應                                     
(7)通過查閱資料得知:①氨氣(NH3)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小且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其水溶液稱為氨水;②氨氣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水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小芳同學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她應選擇的反應的發(fā)生裝置是          ,收集裝置是          。(填字母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下列所示裝置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請回答:

⑴寫出圖中標號為①~②的儀器名稱:①           ;②           。
⑵小捷用上圖中的B、C裝置,制取并收集一種我們現(xiàn)在已學過的常見氣體。小捷所制取的氣體可能是       
①請寫出制取該氣體的化學式表達式                                    。
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先將B裝置的導管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試管外壁,觀察到導管口     (填“有”或“沒有”)氣泡冒出,表明B裝置不會漏氣。
③如何檢驗C中收集到的氣體?請寫出有關的操作和現(xiàn)象。
                                                                    
⑶氨氣(NH3)在常溫下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常用氯化銨(NH4Cl)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加熱制取氨氣,同時還生成氯化鈣和水。根據(jù)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①氨氣具有的物理性質(zhì)有                              。(至少寫兩點)
②根據(jù)上面所給的裝置圖,制取并收集氨氣應選擇        (填字母序號)
③寫出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化學式表達式                                  。
⑷小亮同學用A、E裝置制取并收集氧氣。
請寫出在A裝置中高錳酸鉀分解的化學式表達式                          。
實驗結(jié)束后,洗滌試管時發(fā)現(xiàn)試管底部破裂,請分析造成這一后果的可能原因:
                                                     (寫出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3分)根據(jù)實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中三種儀器的名稱:①           、②           、③           。
(2)實驗室若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可選用①    裝置(用字母回答,下同);用KMnO4制氧氣的化學符號表達式為②                         ,發(fā)生裝置應選用③    裝置;用氯酸鉀制氧氣的化學符號表達式為④         ;其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起到⑤         作用。用雙氧水制氧氣的化學符號表達式為⑥                 ;
(3)實驗室用無水醋酸鈉固體和固體堿石灰加熱制取甲烷氣體。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不溶于水。可以選用①         裝置制備甲烷氣體;用②       裝置收集甲烷氣體。
(4)下圖是某學生設計的一種有貯氣等用途的裝置。

用此裝置以排空法收集氧氣時,氣體從①       (填“a”或“b”,下同)處導管通入;當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氧氣時,瓶內(nèi)先裝滿水,氣體從②       處管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