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對比實驗”是化學學習中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某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學完相關的化學知識后,走進實驗室做了如下實驗,請你參與并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實驗A,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
(2)對于實驗B,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試管①中的鐵釘明顯銹蝕,由此得出:鐵生銹的主要條件是鐵與水和_____直接接觸.鐵制品除銹時_____(填“能”或“不能”)長時間浸在酸溶液中.
(3)實驗C是利用體積相同并充滿CO2的軟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進行實驗,根據(jù)塑料瓶變癟的程度證明CO2 與NaOH溶液中的溶質(zhì)確實發(fā)生了反應,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4)實驗D的燒杯②中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當燒杯①中液體是濃氨水時燒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span>_____色;當燒杯①中液體換成濃鹽酸,且燒杯②中液體換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時,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的變化是_____.其中鹽酸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答案】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氧氣 不能 2NaOH+CO2═Na2CO3+H2O 紅 紅色消失 HCl+NaOH═NaCl+H2O
【解析】
(1)通過實驗A,可以觀察到乒乓球碎片和濾紙碎片有一個先燃燒起來,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鐵生銹的主要條件是鐵與水和氧氣直接接觸;因為鐵能和稀鹽酸反應,所以鐵制品除銹時不能長時間浸在酸溶液中;
(3)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4)當燒杯①中液體是濃氨水時,濃氨水中的氨氣分子不斷運動,進入燒杯②中時,形成氨水,能使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當燒杯①中液體換成濃鹽酸時,其中的氯化氫分子不斷運動,進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時,鹽酸與NaOH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轉(zhuǎn)化為中性,溶液紅色消失.其中鹽酸與NaOH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從中獲取的信息正確的是
A.若把t1°C甲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C再加甲的質(zhì)量為15g.此時溶液仍為飽和溶液
B.蒸發(fā)溶劑可使丙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span>
C.t1°C時,等質(zhì)量的甲、乙、丙三種溶液所含溶質(zhì)的質(zhì)量可能相同
D.t2°C時, 甲、乙、丙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C,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大小順序為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手機傳感器可以驗證氫氧化鈣溶解性隨溫度升高而減弱(溶解度曲線如下圖所示)。操作步驟為:
(1)配制氫氧化鈣溶液:20℃時,用托盤天平稱取10g氫氧化鈣固體,放入盛有300g蒸餾水的燒杯中,此時配制的氫氧化鈣溶液為_______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2)用50mL小燒杯取30mL步驟(1)所得上層清液,滴入無色透明的油,使其在液面上形成一層油膜。將小燒杯置于手機光照傳感器上,分別測出加熱前后光照度數(shù)值,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溫度對氫氧化鈣溶解度的影響。用化學方程式解釋滴油的原因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凈化、收集和性質(zhì)實驗的部分儀器。試根據(jù)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若以石灰石和稀鹽酸為原料在實驗室中制備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
①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為_____(從左到右填寫裝置序號字母)。
②生成二氧化碳時,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③若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的pH將_____(填“變大”“變小”“不變”之一)。
(2)欲用純凈的一氧化碳氣體,測定某不純氧化銅樣品的純度(CuO+COCu+CO2,雜質(zhì)不反應),并驗證氣體生成物的性質(zhì)。某同學所選儀器裝置的連接順序為:純凈的一氧化碳→B→F→C。
①連接儀器裝置C的目的是_____。
②若氧化銅樣品質(zhì)量為30g,反應后B裝置的質(zhì)量減少5g,則該氧化銅樣品中氧化銅的質(zhì)量為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合理的是( )
A. 錐形瓶里加入少量二氧化錳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的過氧化氫溶液
B. 錐形瓶里加入高錳酸鉀固體,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餾水
C. 集滿氧氣的集氣瓶從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 當發(fā)生裝置中液體與固體一接觸產(chǎn)生了氣泡立即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曲阜是東方文明的發(fā)源地,轄區(qū)內(nèi)水資源豐富:尼山孔子湖、漂河、險河、大沂河、小沂河等等。某學校化學興趣小組開展了一次凈化水的實驗探究活動,設計了如下的凈水裝置。請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檢驗凈化后是硬水還是軟水,取樣加入_______來檢驗。
(2)長期飲用硬水對人體健康不利,生活中采取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某同學認為軟水可以洗凈餐具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加入洗潔精后,去污效果很好,這是因為洗潔精具有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yōu)榱俗C明CO2與NaOH溶液能否反應進行了如下探究:
活動一:依據(jù)裝置中氣體體積或壓力的變化判斷是否反應。
資料:通常情況下,1體積水可以溶解1體積CO2。
甲同學要用如圖所示裝置證明CO2與NaOH溶液能夠反應,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不足以證明CO2與NaOH溶液能夠反應,應該再把NaOH溶液換為水做對比實驗。
請通過甲乙兩位同學實驗的對比,我們能否證明CO2能與NaOH溶液反應?說出你的理由_____。
活動二:從生成物角度判斷是否反應。
同學們提出:以甲實驗試管所得液體為研究對象。通過檢驗樣品中是否含有Na2CO3來證明CO2能否與NaOH溶液反應。
資料:Ca(OH)2是微溶物,Ca2+和OH—不能大量共存于溶液中。
丙、丁兩位同學分別進行了如下實驗:
操作 | 現(xiàn)象 | |
丙 | 取2―3mL樣品,向其中逐滴加入稀鹽酸 | 開始偶有少量氣泡后來有大量氣泡 |
丁 | 取2―3mL稀鹽酸,向其中逐滴加入樣品 | 開始即有大量氣泡 |
請
(1)為什么丙、丁兩位同學的實驗現(xiàn)象不同_____?
(2)丙同學的實驗里不能用酚酞試液替代稀鹽酸,理由是_____。
(3)還有什么物質(zhì)(酸類物質(zhì)除外)可以代替丙實驗的鹽酸來檢驗樣品中是否含有Na2CO3?請列舉一例:_____。
活動三:實驗拓展
已知:碳酸鈉穩(wěn)定,受熱難分解。有同學提出取少量甲、乙實驗試管里的液體進行如下圖所示實驗也能判斷CO2能否與NaOH溶液反應?梢杂^察到:甲試管內(nèi)壁僅出現(xiàn)少量氣泡;乙試管內(nèi)壁出現(xiàn)較多氣泡。
(1)這種加熱方式叫熱水浴,與直接用酒精燈加熱相比,熱水浴的優(yōu)點有哪些?_____、_____(答兩點)。
(2)該實驗為什么能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20℃時,將氯化鈣和氯化鉀的混合物16.2克,放入36.2克水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27.6克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50%的碳酸鉀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假設在實驗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已知2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34.0克。請計算: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低鈉鹽”可以控制鈉的攝入量從而防治高血壓等疾病。制備“低鈉鹽”是在食鹽中用NaCl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國內(nèi)某些生產(chǎn)廠家為改變“低鈉鹽”口味還會加入少量鎂鹽(僅限MgSO4或MgCl2)。
(1)測得某“低鈉鹽”樣品a中只含有NaCl和KCl,該樣品中的NaCl和KCl溶于
水時解離出的陰離子都是_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2)探究某“低鈉鹽”樣品b中是否添加有鎂鹽,以及添加的是何種鎂鹽?
【猜想】I、不含鎂鹽 Ⅱ、含有硫酸鎂 Ⅲ、含有氯化鎂
【進行實驗】
(3)請完成下表(已知BaSO4是難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固體):
假設和現(xiàn)象 | 判斷和化學方程式 | |
① | 若現(xiàn)象a為白色沉淀 | 則猜想____不成立。 |
② | 若現(xiàn)象a為_________, 現(xiàn)象b為_________。 | 則猜想Ⅲ成立。寫出無色溶液B與硝酸中和反 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③ | 若現(xiàn)象a、b均 為:產(chǎn)生白色沉淀 | 則猜想____成立。寫出無色溶液B與硝酸鋇溶液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