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X、Y、Z三種金屬,將三種金屬分別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氫氣,X、Z不溶解;將X浸入Z的硫酸鹽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析出。則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 X>Y>Z B. Y>X>Z
C. Y>Z>X D. X>Z>Y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分類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以下分類不正確的是
A. 合金:生鐵、青銅、硬鋁 B. 氧化物:水、二氧化錳、五氧化二磷
C. 堿:純堿、熟石灰、苛性鈉 D.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有X、Y、Z三種金屬,只有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單質(zhì)形式存在,如果把Y加入X的化合物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據(jù)此判斷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A. Y>X>Z B. Z>X>Y C. X>Y>Z D. Z>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百煉成鋼(將反復燒紅的生鐵在空氣中不斷捶打,轉(zhuǎn)化為鋼)的化學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化學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科技發(fā)展和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鋁合金制飛機外殼是因其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蝕
B.無土栽培的營養(yǎng)液中常含有K2SO4是一種復合肥
C.發(fā)射火箭采用的液氫、液氧都是無污染的純凈物
D.生活中常用加熱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zhì)中,不能提供動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是( )
A. 葡萄糖
B. 油脂
C. 蛋白質(zhì)
D. 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武宣縣馬步鄉(xiāng)馬步初級中學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學情調(diào)研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小明對鐵的銹蝕進行如下探究,室溫時,將包有樣品的濾紙包用大頭針固定在橡膠塞上,迅速塞緊,裝置如圖,觀察到量筒內(nèi)水沿導管慢慢進入廣口瓶(凈容積為146mL)。當溫度恢復至室溫,且量筒內(nèi)水面高度不變時讀數(shù)(此時瓶內(nèi)氧氣含量近似為零)。記錄起始和最終量筒的讀數(shù)以及所需時間如表。
序號 | 樣品 | 量筒起始 讀數(shù)/mL | 量筒最終 讀數(shù)/mL | 所需時間 /min |
1 | 1g鐵粉、0.2g碳和10滴水 | 100 | 70 | 約120 |
2 | lg鐵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 100 | 70 | 約70 |
3 | …… | 100 | 70 | 約480 |
(1)實驗①和②說明NaCl可以_____鐵銹蝕的速率。
(2)實驗開始后,廣口瓶內(nèi)溫度有所上升,說明鐵的銹蝕過程是_____(填“放熱”或“吸熱”)過程。
(3)實驗結(jié)束后取出濾紙包,觀察到有紅棕色物質(zhì)生成,該物質(zhì)的化學式是_____。
(4)已知含碳能夠加快鐵的生銹速度,小明想通過實驗①和③是探究碳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請在表格空白處填寫實驗③的樣品組成_____。
(5)該裝置還可用于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計算氧氣的體積含量是_____(小數(shù)點后保留1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武宣縣馬步鄉(xiāng)馬步初級中學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學情調(diào)研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顯堿性的是
A. 蘋果汁:2.9~3.3 B. 葡萄汁:3.5~4.5
C. 牛奶:6.3~6.6 D. 雞蛋清:7.6~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適應性訓練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驗證實驗不能成功的是( 。
A. CO2能與燒堿溶液反應
B. 不同物質(zhì)的著火點不同
C. 分子在不斷運動
D. 質(zhì)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