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化學基礎與常識
(1)以下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屬導電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鋁箔 B.銅導線 C.炒鍋
(2)某密閉容器中物質(zhì)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號)。
(3)軟玉也稱“中國玉”,以新疆“和田玉”為代表。生成“和田玉”礦床的反應方程式為:5CaMg(CO3)2+8SiO2+X====Ca2Mg5(Si4O11)2(OH)2+7CO2↑+3CaCO3,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
(4)工業(yè)上制金屬鈦采用金屬熱還原法還原四氯化鈦。將鈦鐵礦和炭粉混合加熱進行氯化處理,并使生成的TiCl4在高溫下用熔融的鎂在氬氣中反應可得多孔的海綿鈦,這種海綿鈦經(jīng)過粉碎、放入真空電弧爐里熔煉,最后制成各種鈦材。下圖為某化工企業(yè)生產(chǎn)流程示意圖:
9.
請寫出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B A H2O
【解析】
(1)A、鋁制成鋁箔是利用了鋁的延展性,故A錯誤;
B、銅導線利用了金屬銅具有的良好導電性,故B正確;
C、炒鍋是利用了鐵的導熱性,故C錯誤。故選B
(2)A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分子,是由兩種物質(zhì)組成,屬于混合物;B、C中都存在一種分子,是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屬于純凈物。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3)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和生成和田玉礦床的反應方程式為5CaMg(CO3)2+8SiO2+X=Ca2Mg5(Si4O11)2(OH)2+7CO2↑+3CaCO3,可知:方程式的右邊鈣、鎂、硅、氧、氫、碳原子的數(shù)目分別是:5、5、8、47、2、10,左邊鈣、鎂、硅、氧、碳原子的數(shù)目分別是:5、5、8、46、10,所以X的化學式中應有的氫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為2,氧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為個1.則X的化學式為H2O。
(4)由題干信息可知,反應③是在氬氣的環(huán)境中,加熱到800℃,鎂與四氯化鈦反應生成鈦和氯化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欲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7.3%的鹽酸測一瓶標簽破損的NaOH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
實驗如下:取40g氫氧化鈉溶液于燒杯中,然后把6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慢慢滴入到燒杯中,同時用電子pH計不斷讀取反應時的pH,得出如圖所示的關系。求;
(1)該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
(2)配制100g上述稀鹽酸,需要質(zhì)量分數(shù)為36.5%的濃鹽酸多少克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向無水乙醇中放入一小塊金屬鈉,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小組同學對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興趣,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無水乙醇和金屬鈉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是什么?
(查閱資料)(1)無水乙醇(CH3CH2OH)和金屬鈉反應生成乙醇鈉(CH3CH2ONa)和一種初中階段常見的可燃性氣體;
(2)濃硫酸具有較強的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3)白色的無水硫酸銅固體遇水后會變成藍色。
(猜想與假設)猜想一:CO 猜想二:CH4 猜想三:H2
興趣小組的同學提出上述猜想的理論依據(jù)是______。
(設計并實驗)興趣小組同學分成甲乙兩組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究。
甲組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將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冷燒杯 | 燒杯內(nèi)壁有小液滴生成 | 猜想三成立 |
乙組同學認為只完成上述實驗,猜想二也可能成立。理由是______。并設計了如下實驗進步驗證:將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點燃,燃燒產(chǎn)物依次通入A、B裝置(如圖),測得兩裝置實驗前后的質(zhì)量變化如下表。
A裝置 | B裝置 | |
實驗前 | 257.6g | 144.2g |
實驗后 | 257.8g | 144.2g |
乙組的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證明猜想______成立
(得出結論)無水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實驗反思)甲組同學受到乙組同學的啟發(fā),認為只需要增加個實驗:再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內(nèi)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觀察現(xiàn)象,就能使本組的實驗方案更加完善。你認為此方案是否合理______(填 “合理”或“不合理”)。
(拓展延伸)要確認該實驗過程中所用的乙醇是無水乙醇的實驗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A、B、C三種物質(zhì)含有同種金屬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為氧化物;E是易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轉換關系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
(1)寫出C、E的化學式:C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2)寫出E物質(zhì)與氧化銅反應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A→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
(4)寫出E轉化為D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M、N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反應:M+2N=P+2Q,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若M、N、P、Q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則該反應前后分子的數(shù)目一定不變
B. M、N、P、Q可能含有同一種元素
C. 若P、Q是鹽和水,則M、N必有一種物質(zhì)是酸
D. 若16gM 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應,則M、N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之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學生設計的探究可燃物燃燒條件的實驗.請回答:
(1)通過此探究實驗,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什么?
(2)實驗結束后,用燈帽可將酒精燈熄滅,該滅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進行實驗探究。
(觀察與記錄)
(1)按如圖所示裝置和藥品進行實驗,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①集氣瓶內(nè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裝置冷卻到室溫打開止水夾,__________。
(討論與交流)(2)若用鐵絲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明同學認為不可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若用木炭代替紅磷,小麗同學認為也不可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分析與思考)(3)小芳同學用鎂條代替紅磷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結果卻發(fā)現(xiàn)倒吸的水量遠遠超過集氣瓶的1/5。小組內(nèi)同學幫她仔細檢查,發(fā)現(xiàn)裝置的氣密性及操作步驟均無問題。你認為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歸納與總結)(4)小組內(nèi)同學反思上述實驗的探究過程后認為:若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在藥品的選擇或生成物的要求上應考慮的是_______、______。(寫出兩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同學對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條件進行如下探究實驗.
①為探究催化劑的種類對氯酸鉀分解速度的影響,甲設計以下對比試驗:
I.將3.0gKClO3與1.0gMnO2均勻混合加熱
II.將xgKClO3與1.0gCuO均勻混合加熱在相同溫度下,比較兩組實驗產(chǎn)生O2的快慢.
I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
II中x的值為________.
②乙探究了影響雙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種因素,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
雙氧水的質(zhì)量 | 雙氧水的濃度 | MnO2的質(zhì)量 | 相同時間內(nèi)產(chǎn)生O2的體積 | |
I | 50.0g | 1% | 0.1g | 9mL |
II | 50.0g | 2% | 0.1g | 16mL |
III | 50.0g | 4% | 0.1g | 31mL |
實驗結論:在相同條件下,_______,雙氧水分解得快.丙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通過比較_______也能達到實驗目的.
③某興趣小組按照課本設計的實驗(甲)探究分子的性質(zhì)時,聞到了一股刺激性的氣味,于是對原裝置進行了改進。請回答:
(1)實驗(乙)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
(2)興趣小組改進的實驗(乙),與實驗(甲)相比的優(yōu)點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表中記錄了四種物質(zhì)在密閉容器內(nèi)反應前后的部分質(zhì)量。有以下幾種說法:
物質(zhì) | 甲 | 乙 | 丙 | 丁 | |
微觀示意圖 | |||||
反應前/g | 3.4 | m | 0 | 1.8 | |
反應后/g | 1.7 | n | 3 | 4.5 |
①物質(zhì)甲中一定含氮、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②物質(zhì)甲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③物質(zhì)甲中氮、氫元素質(zhì)量比為1:3
④反應中,丙與丁的化學計量系數(shù)之比為2:3
⑤反應中,乙與丁的質(zhì)量比為16:9
⑥反應前后分子個數(shù)不變
正確的說法組合是( )
A. ②④B. ②⑥C. ①⑥D. 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