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jù)實驗的原理分析實驗前的操作.根據(jù)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計算分析;根據(jù)實驗的原理及注意事項分析有關的操作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提出猜想]根據(jù)空氣的成分和固體的顏色判斷淡黃色固體的來源;
[實驗探究]根據(jù)在純氧氣中燃燒鎂條只生成白色固體,在純氮氣中燃燒鎂條只生成淡黃色色固體,可采取分別在純氧氣和純氮氣中燃燒鎂條,觀察現(xiàn)象的方法;
[實驗結論]根據(jù)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書寫方程式;
[反思與評價]根據(jù)鎂可以在氮氣中燃燒這一特殊性質分析回答.
解答 解:(1)①在該實驗中利用白磷燃燒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體,消耗了試管內空氣中氧氣,根據(jù)體積的減小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要想實驗成功,裝置的氣密性必需是好的.在正式開始實驗前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由于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frac{1}{5}$,所以試管內密封的40mL的空氣中氧氣約占8mL.所以,實驗后,可以觀察到針筒活塞會從原來的20mL刻度處慢慢向左移到約12mL處,內外壓強相等.
③A.裝置有點漏氣,使測定的結果不準確;
B.白磷的量不足,不能將氧氣全部消耗掉,使測定的結果偏;
C.紅磷、白磷都與氧氣反應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對實驗結果幾乎沒有影響.
(2)[提出猜想]空氣中含有氮氣,在空氣中點燃鎂條時,生成的白色固體物質中夾雜著少量的淡黃色固體,而氮化鎂為淡黃色,所以淡黃色的固體可能是鎂與空氣中的氮氣反應生成的.
[實驗探究]由于在純氧氣中燃燒鎂條只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鎂,在純氮氣中燃燒鎂條只生成淡黃色色固體氮化鎂,分別在純氧氣和純氮氣中燃燒鎂條,觀察現(xiàn)象的方法.
[實驗結論]鎂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燃燒生成氧化鎂,方程式為:2Mg+O2 $\frac{\underline{\;點燃\;}}{\;}$2MgO;鎂和氮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氮化鎂,方程式:3Mg+N2 $\frac{\underline{\;點燃\;}}{\;}$Mg3N2.
[反思與評價]一般情況下,氧氣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燒,而該題中顯示鎂在氮氣中也可以燃燒,所以啟示為:物質不一定只在氧氣中才能燃燒或氮氣通常不支持燃燒,但有時也能支持某些物質的燃燒.
答案:
(1)①檢查裝置氣密性; C; AB
(2)[提出猜想]、氮氣(或N2)
[實驗探究]將點燃的鎂條伸人充滿氮氣的集氣瓶中,觀察是否生成淡黃色的固體;
[實驗結論]2Mg十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3Mg+N2$\frac{\underline{\;點燃\;}}{\;}$Mg3N2
[反思與評價]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點評 本題通過實驗的創(chuàng)新,考查了我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解答時,善于抓住題目的要點,才能使解答明晰不亂.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二氧化碳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能熄滅火焰的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 | |
B. | 單質只含有一種元素,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 |
C. | 分子可以構成物質,但物質不一定都由分子構成 | |
D. |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三次 | |
稀鹽酸的用量 | 10g | 10g | 10g | 10g |
剩余固體的質量 | 6g | 4g | 2g | 2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選項 | 實驗目的 | 所用試劑或方法 |
A | 除去 CO2中的 O2 | 通過足量的灼熱的銅網 |
B | 實驗室制取CO2 | 塊狀大理石和稀硫酸 |
C | 除去 CO2中的 CO | 在氧氣中點燃 |
D | 鑒別O2與 CO | 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鑒別的物質 | 鑒別的方法 |
A | 水和過氧化氫溶液 | 加二氧化錳,觀察是否有氣泡 |
B | 硫酸銅溶液與氯化鈉溶液 | 觀察顏色 |
C | 二氧化碳與氮氣 | 用燃著的木條 |
D | 氯化鈉與硝酸銨固體 | 加水測溫度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