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在化學實驗和化工生產中常遇到除去物質中的雜質。下列物質中含有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所選除雜質的試劑和方法不合理的是

A.CO氣體(CO2):通過石灰水

B.Na2SO4溶液(Na2CO3):滴加稀鹽酸至不發(fā)生氣泡為止

C.Cu粉(Fe):滴加稀硫酸至不發(fā)生氣泡為止,再過濾

D.KCl粉末(MnO2 ):放入水中充分攪拌,過濾,將濾液蒸干

【答案】B

【解析】

A、CO2能與通過澄清石灰水反應,而一氧化碳不能,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Na2CO3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Na2SO4溶液不與稀鹽酸反應,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試劑錯誤,符合題意。

C、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鐵會與硫酸反應而溶解,最后就只剩銅粉了,過濾后濾紙上就只有銅粉,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KCl和二氧化錳放入水中充分攪拌,二氧化錳難溶于水,氯化鉀能溶于水,再過濾,將濾液蒸干,可以得到氯化鉀,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請回答:

1)讀取量筒內液體體積時,視線應___________;

2)在做完加熱實驗后,發(fā)現試管破裂,原因是_________;

3)某同學在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沒有觀察到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的現象。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葡萄糖(C6H12O6)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葡萄糖屬于氧化物

B.葡萄糖中有 24 個原子

C.葡萄糖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1:2:1

D.葡萄糖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比與乙烯(C2H4)完全燃燒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類推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H2點燃前需驗純,可燃性氣體點燃前都需驗純

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則鐵在氧氣中燃燒也一定能發(fā)出藍紫色火焰

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則含有氧元素的物質一定是氧化物

D.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則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回顧電解水的實驗探究。完成以下內容,電解水的實驗時,下列規(guī)象正確的是_____

A 兩極出都有氣體生成,正極產生的氣體多

B 正極出氫氣,負極出氧氣

C 可以看到體積比V(正極):V(負極)=21

D 兩極出都有氣體生成,正極的玻璃管內匯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下列描述能體現出該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___。

A 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B 氫氣用作高能潔凈的燃料

C 稀有氣體通電可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D 氮氣性質穩(wěn)定

E 酒精要密封保存

F 二氧化碳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你能依據什么性質怎樣來區(qū)分下列各組物質?請寫出并注明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

1)水和酒精:______;

2)鐵和銅:______;

3)廚房里的蔗糖和食鹽:______;.

4)氧氣和二氧化碳: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事例中,

1)屬于物理性質的是______________;

2)屬于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鐵生銹 ②水是無色液體 ③礦石粉碎 ④堿式碳酸銅受熱易分解 ⑤燈絲通電發(fā)光發(fā)熱 ⑥食物腐爛 ⑦汽油易揮發(fā) ⑧紙張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由電解水的有關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

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水中有氫氣和氧氣

電解1體積的水可以得到2體積的氫氣和1體積的氧氣

化學反應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據報道,我國南海海底存在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帶。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體(CH4H2O)。請結合初中化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冰能燃燒,說明冰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發(fā)現為我國在新世紀使用高效 能源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C.可燃冰由四種元素組成

D.可燃冰CH4H2O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