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圖為某奶粉袋上的部分文字說明,這里的“鈣、磷、鎂、鋅”是指
A.單質(zhì)B.化合物
C.元素D.分子
C
分析:根據(jù)元素的定義及宏觀意義進行分析解答,元素是表示宏觀物質(zhì)的組成,分子、原子表示物質(zhì)的微觀組成.
解:宏觀物質(zhì)的組成,用宏觀概念元素來表示;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奶粉中中的“鈣、磷、鎂、鋅”等不能以單質(zhì)、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元素的宏觀意義.物質(zhì)和元素都是宏觀概念,它們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而分子、原子和離子等是微觀粒子,既可以講種類,也可以講個數(sh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青蒿素(化學式為C15H22O5)是我國首創(chuàng)的新型抗瘧疾藥,下列關于青蒿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青蒿素屬于無機物
B.青蒿素的一個分子中含有42個原子
C.青蒿素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82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約為6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水的變化中,有一種變化與其余的三種變化不同的是
A.水汽化B.水結冰C.水沸騰D.水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請用化學用語填空:
(1)寫出下列符號中“2”的含義:

(2)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
①五氧化二磷      ②硝酸銀       
(3)右圖是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該元素屬于     元素(填“金屬”或“非金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寫出下列元素的名稱或符號
                鈉                
                 氯            
                鐵                
Ca                 H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2011年3月11日日 ”.下圖是某地市場銷售的一種“加碘食鹽”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請回答下列問題:
碘   鹽
配料:氯化鈉、碘酸鉀(KIO3
含碘量:(20~30)mg/kg
凈重:500克
食用方法:勿長時間燉炒
貯藏指南:避光、避熱、密封防潮
 (1) 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氯化鈉的化學式為__   ___ .
(2)根據(jù)碘鹽的貯藏指南,推測碘酸鉀的一種化學性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
(3)防核輻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片碘片,因為每片碘片中含有100毫克的碘,如果通過吃碘鹽來補充等量的碘, 請計算, 一天至少需要吃_______包碘鹽.(取整數(sh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7種物質(zhì)由H、C、O、Na、Cl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
它們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
(1)常溫下A、B為液體,A在一定條件下分解生成B和單質(zhì)M。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D和E均含有三種元素,且D中各原子個數(shù)比為1∶1∶1,G溶液分別與D、E、F溶液反應均可生成B和氯化鈉。
①F屬于_____(填 “酸”、“堿”、“鹽”或“氧化物”)。
②D與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此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_____反應。
③若石灰水與E或F反應均得到D的水溶液和一種相同的白色沉淀,則石灰水與E或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根據(jù)所學化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中完全正確的是
A.在食鹽中加入少量碘酸鉀(KIO3)可預防甲狀腺腫大,碘酸鉀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6
B.硫酸銨與熟石灰混合施用,不但能增加肥效,還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C.用燃著的木條可以鑒別空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瓶無色氣體
D.家用電器著火,立即用大量水澆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面是小亮同學總結出的結論,請你舉出一個
實例否定他的觀點(要求用化學式或化學方程式表示)。
序號
錯誤結論
否定實例
例:
燃燒一定有氧氣參加
2Mg+ CO2 點燃 2MgO

常溫下金屬都是固體
 

物質(zhì)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能生成CO2的反應都可用于實驗室制取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