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從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釋不正確的是( 。
| A. | 水結(jié)冰后體積變大﹣﹣水分子體積變大 |
| B. | 氧氣加壓后貯存在鋼瓶中﹣﹣分子間有間隔 |
| C. | 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 |
| D. | 濕衣服在太陽下干得快﹣﹣分子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
| A. | 將實驗剩余的藥品放回原試劑瓶 |
| B. | 用嘴吹滅燃著的酒精燈 |
| C. | 在實驗室里用品嘗的方法區(qū)別食鹽和蔗糖晶體 |
| D. | 將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往上套,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我國某些城市因大氣污染嚴重出現(xiàn)霧霾天氣現(xiàn)象,下列不屬于大氣污染的是( 。
| A. | 可吸入顆粒物(PM2.5) | B. | CO2 |
| C. | NO2 | D. | S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物質(zhì)的用途主要由化學性質(zhì)決定的是( 。
| A. | 用銅制造電線 | B. | 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異味 |
| C. | 用氧氣供給呼吸 | D. | 用氫氣填充氣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肉眼可見的實驗現(xiàn)象,再加上分析推理,來認識分子的性質(zhì)和確認分子的真實存在。
【實驗理解】
(1)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在大燒杯罩住的兩個小燒杯中,分別盛有 。
A.濃氨水和酚酞溶液 B.酚酞溶液和酚酞溶液 C.濃氨水和濃氨水
(2)本實驗用到對照的方法,起對照作用的是 (不變色)和 (變色)。
(3)實驗中可以直接觀察到的項目是 !
A.氨分子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 B.氨分子在不斷運動 C.氨分子之間有間隔
D.A燒杯和B燒杯內(nèi)的溶液都變紅 E.A燒杯內(nèi)的溶液變紅
【實驗延伸】
某同學根據(jù)上面實驗,設計了小魔術:用蘸有酚酞溶液的毛筆在濾紙上寫了“化學”兩字,晾干,看不到痕跡.然后他在濾紙上噴上一種液體,濾紙上立即顯示出了紅色醒目的“化學”兩字.一段時間后“化學”兩字變淡,又消失了.
【問題探究】
(4)他在紙上噴的液體是 。
(5)有同學噴氫氧化鈉溶液,也出現(xiàn)紅字.在無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無色的酚酞溶液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大明和小明發(fā)現(xiàn)市場上有些食品裝在充滿氣體的塑料袋內(nèi),顯得鼓鼓的,經(jīng)詢問得知:這樣充氣的包裝,主要是為了使食品能較長時間保鮮、保質(zhì)和不易壓碎.那么,這是什么氣體呢?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氧氣.
(1)假設大明的猜想正確,請你用實驗方法證明 (要求寫出操作步驟和實驗現(xiàn)象)
。
(2)你認為食品充氣包裝中,對所充氣體的要求是(寫出兩點):①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