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64046  164054  164060  164064  164070  164072  164076  164082  164084  164090  164096  164100  164102  164106  164112  164114  164120  164124  164126  164130  164132  164136  164138  164140  164141  164142  164144  164145  164146  164148  164150  164154  164156  164160  164162  164166  164172  164174  164180  164184  164186  164190  164196  164202  164204  164210  164214  164216  164222  164226  164232  164240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目的是( 。
A.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探究化學反應是否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C.除去CO中的CO2
D.探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海南省瓊海市依托獨特的農(nóng)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努力打造“城在村中、村在城中”的田園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A.愛護花草樹木B.
分類回收垃圾
C.
隨意排放廢水
D.綠色低碳出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是兩個對比實驗:

(1)由甲實驗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隔絕氧氣能滅火
(2)為了證明CO2能溶于水,在乙實驗中需要控制的因素有哪些?塑料瓶的大小要相同;兩個塑料瓶中加入水的體積要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請根據(jù)以下三個實驗回答問題:

(1)保證A試驗成功的條件是裝置氣密性好(寫出一條即可)
(2)B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3)為什么用C實驗無法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未在密閉的容器內(nèi)進行,使反應生成的氣體逸散到空氣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是某實驗的裝置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水的組成.
(2)試管B中氣體的檢驗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木條復燃,說明為氧氣.
(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甲、乙、丙、丁均是由鈣元素形成的四種常見化合物,丙、丁屬于鹽,另兩種物質分別是氧化物和堿,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部分反應物和產(chǎn)物已略去,“→”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請回答
(1)甲的俗名為生石灰
(2)丙→甲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
(3)乙→丁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OH)2+2HCl=CaCl2+2H2O(寫出1個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從實驗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廢液.他們想從中回收金屬銅和硫酸亞鐵晶體,設計了如下方案:

(1)金屬X是鐵;步驟Ⅱ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
(2)加入過量的金屬X的目的是把銅全部置換出來或得到全部的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某物質A在物質B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A+5B$\frac{\underline{\;點燃\;}}{\;}$3C+4D(部分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物質ABCD
分子示意圖?
(1)物質A的化學式為C3H8;
(2)物質A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為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9: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1)在天然水的凈化過程中,加入明礬的作用是溶于水形成膠狀物吸附雜質;欲除去水的顏色和異味,常加入活性炭.
(2)海水曬鹽得粗鹽,粗鹽提純的實驗步驟為:溶解、過濾、蒸發(fā)結晶,三步操作中均用到的一種玻璃儀器是玻璃棒,蒸發(fā)操作中該儀器的作用是攪拌,防止由于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櫻桃是一種人們非常喜愛的水果,圖中所列的櫻桃營養(yǎng)成分中,能給人體提供能量的是糖類和蛋白質;圖中鉀和磷是指元素(選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