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市要求教室裝修時,選取有資質(zhì)認證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室內(nèi)空氣質(zhì)量檢測,并采用見證檢測;卮鹣铝袉栴}:
(1)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潔凈的空氣屬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純凈物”)。如下圖為空氣成分示意圖(按體積計算),其中“c”代表的氣體名稱為_______,列舉出該氣體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用途____________(至少一點)。
(2)在教室裝修時,為了避免有害物質(zhì)對人體健康有害,應采取措施是______。如果使用偽劣裝飾材料,會一些對人體有害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氣體可能是______(填序號)。
A 氮氣 B 二氧化碳 C 氧氣 D 甲醛
(3)學校教室裝修時要確保室內(nèi)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請?zhí)岢鲋辽僖粭l合理化的建議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果果了解到:對意外傷害時進行緊急搶救,最寶貴時刻在于事發(fā)最初的黃金4分鐘時間里,對病患者進行心肺復蘇術急救,果果探究小組設計右圖所示裝置測定人體呼出氣體中的氧氣含量,請你共同完成探究過程:
(查閱資料)正?諝庵醒鯕獾捏w積分數(shù)為21%,人平常呼氣中含氧量為16%,人工呼吸時可增至18%,而含二氧化碳僅為2%,因此呼氣中的氧氣濃度足以維持生命所需,可根據(jù)具體情形,可采用不同的人工呼吸法。
(實驗方案)采用排水法收集人體呼出的氣體,儲存在由注射器和具支試管組成的密閉系統(tǒng)中,并在注射器內(nèi)留有25mL空氣,給裝有銅粉的具支試管加熱,同時緩慢推拉注射器活塞,待注射器活塞冷卻并穩(wěn)定后,觀察密閉系統(tǒng)內(nèi)空氣體積變化:
(1)在實驗加熱過程中,具支試管上的小氣球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寫出該實驗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歸納結(jié)論)果果測得實驗結(jié)果如下:
反應前裝置內(nèi)氣體總體積 | 反應后裝置內(nèi)氣體總體積 |
25.0mL | 20.5mL |
(3)由此數(shù)據(jù)可以推算出:測定出人體呼出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______,則不影響病患者的正常呼吸。
(4)如果該實驗出現(xiàn)誤差,所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號)。
①沒有推拉注射器活塞; ②讀數(shù)時沒有冷卻至室溫;
③加入銅粉量太少; ④加入銅粉量太多;
(反思拓展)(5)通過上面的實驗,你學到的測定人體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的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純堿生產(chǎn)大國,純堿產(chǎn)量多年來一直穩(wěn)居世界首位!笆濉逼陂g純堿行業(yè)以節(jié)能減排為著力點,推進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升級。氨堿法制堿用于實驗制備純堿的部分簡單流程如下圖所示。
(1)氨氣極易溶于水,向飽和食鹽水通入氨氣可得到飽和食鹽水和氨水的混合鹽水(稱為氨鹽水)。請分析氨鹽水比食鹽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
(2)氨鹽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銨,首先析出物質(zhì)的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請分別寫出步驟Ⅲ、步驟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其中副產(chǎn)品氯化銨是一種____(選填“氮”、“磷”、“鉀”或“復合”)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河南省桐柏縣有“中國天然堿之都”之譽,天然堿儲量位居亞洲首位和世界第二,可持續(xù)開采100年。則回答下列問題:
(1)桐柏縣天然堿產(chǎn)業(yè)依靠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成為我國最大的天然堿生產(chǎn)基地。天然堿是指碳酸鈉晶體,其化學式為Na2CO3·10H2O,則天然堿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_____。
(2)開采期一般選擇在寒冷的冬季,深入水底撈取堿塊。則選擇時間的理由是________。
(3)鑒別純堿和燒堿可用多種方案,如分別取樣制成溶液,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的則是_________,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下圖所示,根據(jù)我們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標有①、②的儀器名稱:①_____;②____。
(2)請寫出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___,請你幫助小組同學選用圖中____和___(填標號)組裝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用于檢驗二氧化碳集滿的方法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該小組同學將一定量CO2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如圖所示),他們觀察到前者變渾濁,后者無明顯現(xiàn)象。
猜想:CO2和NaOH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實驗:設計了甲、乙兩個實驗來驗證CO2與NaOH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如圖所示。甲中現(xiàn)象為軟塑料瓶變癟,乙中現(xiàn)象“瓶吞雞蛋”。
討論:認為上述實驗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但是有同學提出質(zhì)疑,認為上述實驗還不足以說明CO2和NaOH發(fā)生了反應。其理由是___。于是他們又補充了一個對照實驗,這個實驗是___;他們還發(fā)現(xiàn)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變成紅色,請用化學方程式說明原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正式啟動全國科技工作者主題活動,加強社會熱點問題的科普宣傳,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請回答下列科普活動模擬實驗中的有關問題:
(1)要防止實驗室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取液后的滴管要保持橡膠膠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是為了防止_____。
(2)實驗結(jié)束后儀器的擺放或處理方式正確的是_____(填序號)
(3)用試管加熱時,夾持試管使用_____,所盛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_____(填“2/3”或“1/3”)。用酒精燈火焰的外焰給試管內(nèi)的液體加熱,分析的理由是_____。
(4)試管是實驗室最常見的儀器,如圖所示,在不同的化學實驗中試管口的朝向不同。
①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時,試管口朝向為:應先如圖_____(填序號,下同),最后如圖_____。
②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時,試管口朝向如圖D,是為了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興趣小組用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來探究煉鐵的原理,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請回答有關問題:
(1)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上圖方框中連接的是C和D,導管接口的連接順序為a→(______)→(______)→(________)。C裝置中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為了保證實驗安全,在通入CO氣體之前應該__________。實驗開始時,應_________(填“先加熱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熱”),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玻璃管A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當裝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時,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CO外,還有哪些物質(zhì)可以還原Fe2O3__________(請寫一種物質(zhì)的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興趣小組還利用足量的木炭還原氧化銅,設計出探究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清回答下列問題:
(1)酒精燈加網(wǎng)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剛開始預熱,試管②中立即產(chǎn)生氣泡,但石灰水不變渾濁,原因是______;
(2)繼續(xù)加熱,可觀察到石灰水逐漸變渾濁,黑色粉末中出現(xiàn)紅色物質(zhì)。請你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停止加熱時,應先將導管從試管②中撤出,并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待試管①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出。這樣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興趣小組利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并用于測定水的元素組成,請合理選用下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組合裝置己中氫氣先用稀硫酸和鋅粒反應制得,丁處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可用于準確測定水的組成。為了防止雜質(zhì)干擾,正確的連接順序為:己→___→___→___→___→丙。其中乙裝置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
(2)實驗結(jié)束后,丁處的現(xiàn)象是黑色固體變成_____,則反應中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裝置中的丙不能省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測得丁裝置中樣品在實驗前后減少6.4g,乙裝置中藥品質(zhì)量增加了7.2g,丙裝置中堿石灰質(zhì)量增加了3.6g,根據(jù)此可求出水中H、O質(zhì)量比為(只寫計算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