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nèi)都裝有肉湯,甲圖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處理。一段時間后。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zhì);接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如乙瓶),數(shù)日后,瓶中肉湯也變質(zhì)。請回答:

(1)甲圖中肉湯仍保鮮的是    瓶,而將其瓶頸打斷后,變質(zhì)的原因是空氣中的         進入瓶內(nèi)。
(2)甲、乙兩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細菌的有無  C.肉湯的多少
(3)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jīng)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法。如果家里沒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將剩飯剩菜短時間保存而不會腐敗變質(zhì)。
(4)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細菌和真菌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與二氧化碳等物質(zhì)的循環(huán)。
(1)A   細菌  (2)B  (3)巴氏消毒法 高溫加熱    (4)分解者

試題分析:(1)甲圖中的A瓶煮沸即高溫滅菌,A瓶是無菌的,A瓶雖然與空氣相通但細菌只落在鵝頸瓶的彎曲處,肉湯仍然保鮮,而將其瓶頸打斷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了肉湯,并大量繁殖,使肉湯變質(zhì)。
(2)甲圖中A瓶與B瓶對照,A瓶煮沸即高溫滅菌,因此A瓶內(nèi)無菌,而B瓶不作處理,沒有高溫滅菌,因此B瓶內(nèi)有細菌,實驗變量是細菌,甲圖中的A瓶雖然與空氣相通但細菌只落在鵝頸瓶的彎曲處,將瓶頸打斷,因為空氣中的細菌可以進入肉湯,因此乙圖的實驗變量也是細菌。
(3)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巴斯德還發(fā)現(xiàn)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shù)感染的方法,后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如果家里沒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高溫加熱方法將剩飯剩菜短時間保存而不會腐敗變質(zhì),這是利用了高溫滅菌的原理。
(4)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zhì)循環(huán),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zhì)又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機物,可見,細菌和真菌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zhì)的循環(huán)起重要作用。
點評:此題較新穎,掌握對照實驗的相關知識,此題的關鍵點:變量是微生物的有無,不是瓶頸的曲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于沼氣發(fā)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沼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B.沼氣發(fā)酵是發(fā)展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的有效措施
C.沼氣會污染環(huán)境,應當減少使用
D.沼氣發(fā)酵過程中,需要通入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不屬于共生現(xiàn)象的是(     )
A.真菌與藻類形成地衣
B.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形成根瘤
C.某些真菌使人患足癬
D.草食動物與其腸道內(nèi)的細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細菌和真菌參與物質(zhì)循環(huán)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腐生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CO2、水和無機鹽
B.植物可利用細菌和真菌分解有機物產(chǎn)生的無機物制造有機物
C.細菌和真菌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zhì)的循環(huán)起重要作用
D.寄生細菌和真菌能依靠活的動植物或死亡的動植物遺體生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下圖是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示意圖,請完成下列問題(7分)

1、請?zhí)顚懗龈餍蛱柕拿Q
                     ②               
                    ④              
2、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是作為分解者參與              。參與這一作用的生物還有         。
3、在自然界中碳的循環(huán)是以               的形式進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不詳 題型:讀圖填空題

在自然界的物質(zhì)循環(huán)中,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    、水       ,這些物質(zhì)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根瘤菌與大豆的共生中,根瘤菌的作用是       (      )
A.固氮B.提供水分C.提供CO2D.提供有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不詳 題型:讀圖填空題

某同學將一碟魚的內(nèi)臟埋進菜園的土里,過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那里的菜長得特別旺盛,而翻開泥土,魚的內(nèi)臟都不見了。請分析回答:
(1)魚的內(nèi)臟消失是由于土壤中的腐生性的      和     將它分解了,
(2)那里的菜長得特別旺盛是由于這些生物可將魚的內(nèi)臟中的         分解成簡單的
           無機物被蔬菜吸收,。
(3)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分解者可以促進自然界的        循環(huán)。
(4)細菌、放線菌、病毒等都是微生物,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個體         ,結(jié)構(gòu)         
繁殖速度         ,代謝類型        ,代謝強度        ,有的營         生活(如:香菇、霉菌等);有的營         生活(如:肝炎病毒等);有的能制造有機物,營          生活,(如:藍藻、硫細菌等),有的具有   作用(如根瘤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不詳 題型:判斷題

動物、細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