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數據 項目 |
工業(yè)污染區(qū) | 非工業(yè)區(qū) | ||
深色蛾 | 淺色蛾 | 深色蛾 | 淺色蛾 | |
釋放數目 | 154只 | 164只 | 472只 | 496只 |
再回收率 | 58% | 25% | 6% | 42%(1)樺尺蛾的體色(深色、淺色)在生物學上稱為 性狀 性狀 .其體色有深淺之分,這是一種變異 變異 (填“遺傳”或“變異”)現象.假設樺尺蛾的體色受一對基因控制,深色由顯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淺色由隱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組成可能是BB BB 或Bb Bb .(2)工業(yè)污染區(qū) 深 深 (填“深”或“淺”)色樺尺蛾所占比例高,非工業(yè)污染區(qū)淺 淺 (填“深”或“淺”)色樺尺蛾所占比例高.(3)從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環(huán)境中活著的樺尺蛾,保護色是不同的.根據達爾文理論,保護色的形成是長期(選擇正確的選項并填在橫線上) C C 的結果.A.煙熏 B.捕食這種顏色的食物 C.自然選擇 (4)樺尺蛾的個體發(fā)育要經過卵、幼蟲、 蛹 蛹 、成蟲四個階段,我們把這種類型的發(fā)育叫做完全變態(tài) 完全變態(tài) 發(fā)育.(5)樺尺蛾的幼蟲對樺樹的危害很大,用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 的方法治理這種林業(yè)害蟲,既經濟又環(huán)保.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在工業(yè)污染區(qū),深色樺尺蛾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業(yè)區(qū),淺色樺尺蛾更容易生存;這說明生物的體色與環(huán)境的顏色一致時即具有保護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解答:解:(1)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變異;樺尺蛾的體色有深淺之分,這是生物的變異現象;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當控制生物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基因時,顯示顯性性狀;當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顯示顯性基因控制的顯性性狀;當控制生物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隱性基因,顯示隱性性狀.因此深色蛾的基因組成可能是BB或Bb. (2)從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環(huán)境中生活著的樺尺蛾,工業(yè)污染區(qū)深色樺尺蛾所占比例高,非工業(yè)污染區(qū)淺色樺尺蛾所占比例高. (3)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相似,從而不易被敵害發(fā)現,利于其避敵和捕食,這種體色叫做保護色;達爾文認為保護色是動物在自然界長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4)樺尺蛾的個體發(fā)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并且幼蟲與成蟲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樣的發(fā)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fā)育成熟,發(fā)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例如:蜻蜓.因此樺尺蛾的個體發(fā)育過程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5)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外一種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它的最大優(yōu)點是不污染環(huán)境,避免化學農藥嚴重污染水體、大氣和土壤,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人群健康.因此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樺尺蛾,既經濟又環(huán)保. 故答案為: (1)性狀;變異;BB;Bb (2)深;淺; (3)C; (4)蛹;完全變態(tài) (5)生物防治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08?蘇州)據濟南植物園記載,每年都有一到二萬個物種在地球上消失.可見,保護生物多樣性已刻不容緩,下列有關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做法或措施不科學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08?蘇州)小李對種子的萌發(fā)很感興趣,于是就照著圖做了以下實驗:將同種具有相同、較強活力的植物干種子分別置于①空氣中,②水面可以接觸空氣的位置,③水中.關于這一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08?蘇州)圖是人體側面圖.請你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是 顱腔 顱腔 ,其中有腦.圖中②是椎管 椎管 ,其中有脊髓.(2)[ ④ ④ ]膈 膈 將體腔分為胸腔和腹腔.(3)[ ⑤ ⑤ ]是腹腔,腹腔中有胃、小腸、大腸、肝臟和膽囊等器官.(4)圖中表示胸腔的是 ③ ③ ,內有心臟 心臟 、肺 肺 等器官.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版權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權,請作者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聯系qq:3310059649。 ICP備案序號: 滬ICP備07509807號-10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08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