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不良的飲食習慣,有的造成了胃腸疾病,有的造成營養(yǎng)不良,進而影響到個人的發(fā)育生長。還有可能成為成年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肥胖癥及某些腫瘤的禍根。在國務院頒布的《中國營養(yǎng)改善行動計劃》中提到:我國每天有15000余人死于營養(yǎng)素問題所致的慢性病,占死亡人數(shù)的70%。

  材料二:1993年4月,遼寧省瓦房店市中學300多名師生,因食用已發(fā)芽的土豆做的土豆湯而中毒,出現(xiàn)頭疼、惡心、舌咽癢麻等癥狀。

  材料三:某中學一名學生因嫌學校的伙食不合口味,經常到街頭隨便購買一些小吃當午餐。開學一個月左右,被傳染上了黃疸性肝炎,結果被送到醫(yī)院隔離治療,上課也耽誤了半年多。

(1)通過以上材料,你有何認識?

(2)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哪些方面?

(3)如果家中購買的馬鈴薯發(fā)芽了,為保證食用安全,應如何正確處理?

答案:
解析:

 。1)每天保持合理營養(yǎng)格外重要;還要注意食品安全。

 。2)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保證每日三餐,不吃零食;合理飲食;飯后不宜立即進行劇烈的運動。

 。3)對于少量發(fā)芽的馬鈴薯,可將含有毒物質的芽、芽眼及芽眼周圍的部分去處后食用;對于大量發(fā)芽的馬鈴薯就要扔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13?株洲)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英文縮寫為“AIDS”,音譯為“艾滋”.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為“HIV”.該病毒會攻擊人的免疫系統(tǒng),導致人的免疫系統(tǒng)癱瘓,從而使人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終導致死亡.艾滋病從感染到發(fā)病有一段時間的潛伏期,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處在潛伏期的病人看不出明顯的癥狀.
材料二: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不安全性行為、靜脈注射毒品、母嬰傳播、血液制品等.由于艾滋病在空氣中存活的時間非常短,所以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等)不會傳播艾滋病,甚至蚊蟲叮咬、咳嗽、打噴嚏一般也不會感染艾滋。
(1)HIV屬于
病原體
病原體
(傳染源、病原體 ).HIV在結構上與人體細胞明顯不同,其顯著特點是
無細胞結構
無細胞結構

(2)株洲市中心血站對采集到的血液都要進行嚴格的HIV篩查,這在預防傳染病的措施上屬于
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

(3)艾滋病患者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是因為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癱瘓,無法產生抵御病菌和病毒的
抗體
抗體
,導致特異性免疫能力喪失.
(4)從材料中分析,為什么艾滋病的傳播速度如此之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10?濰坊)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甘薯(地瓜)是我國重要的能源作物之一,是許多地區(qū)生產燃料酒精的主要原料.甘薯主要成分淀粉的品質決定著它工業(yè)應用價值的大。2009年10月,我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淀粉品質改良的轉基因甘薯,而且田間種植試驗獲得成功.
(1)甘薯的生殖方式一般為
無性生殖
無性生殖
,植株淀粉含量豐富的器官是

(2)在利用淀粉生產酒精的過程中,先后用到的兩種微生物為
霉菌和酵母菌
霉菌和酵母菌
;細菌與這兩種微生物相比,其細胞結構的典型特點是
無成形的細胞核
無成形的細胞核

(3)甘薯可食用,其主要成分在人體內進行化學性消化的場所為
口腔和小腸
口腔和小腸
;簡述人體最主要吸收器官的結構特點
小腸內壁有環(huán)形皺襞,皺襞上有許多絨毛突起,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小腸內壁有環(huán)形皺襞,皺襞上有許多絨毛突起,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4)請簡要寫出轉基因甘薯的培育過程:
將決定淀粉高品質的基因分離出來,在體外巧妙地與甘薯的基因進行拼接組合,然后轉入甘薯體內,使甘薯含有制造高品質淀粉的基因.
將決定淀粉高品質的基因分離出來,在體外巧妙地與甘薯的基因進行拼接組合,然后轉入甘薯體內,使甘薯含有制造高品質淀粉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探究題:請閱讀分析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人們把紅薯撒在海灘上使獼猴走出森林,來到海灘取食紅薯.一只2歲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學會了把紅薯放在水中洗干凈再吃,后來,其它猴子也逐漸學會了這種處理紅薯的方法.
材料二:黃面兀鷲遷徙于埃及和西班牙之間,它們在西班牙孵卵育雛.在埃及,黃面兀鷲喜歡吃那里的鴕鳥蛋,并可利用工具石塊把蛋砸開.科學家在西班牙把兀鷲剛孵化出來的雛鳥偷來進行封閉式的人工飼養(yǎng),它們從來沒見過鴕鳥蛋.當秋季來臨,所有的兀鷲都返回埃及,科學家把人工飼養(yǎng)的這只兀鷲放飛,并在它停留的地上放上鴕鳥蛋,人們發(fā)現(xiàn)這只年輕的黃面兀鷲奇跡般地用石塊砸開鳥蛋,并把它吃掉.請你分析:
(1)材料一、材料二都說明的是動物的什么行為?(2分)
(2)從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材料一”所表達的猴子行為是屬于動物的什么行為?這種行為是怎么獲得的?對動物來說有何意義?(4分)
(3)從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材料二”所表達的黃面兀鷲行為是屬于動物的什么行為?這種行為是由什么決定的?(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據報道,截至2013年4月26日,我國已確診H7N9禽流感病例112例,死亡23例.H7N9禽流感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毒主要通過人與帶病禽畜接觸傳播,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人傳人的現(xiàn)象.
材料二  自我國發(fā)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來,出現(xiàn)了扎堆注射流感疫苗的現(xiàn)象,但醫(yī)生說,由于流感疫苗是根據上一年度病毒毒株研制的,因此對今年新型病毒或病毒變種的預防效果有限,專門針對H7N9的疫苗尚未生產出來.
(1)H7N9病毒是H7N9禽流感這種傳染病的
病原體
病原體
(“傳染源”或“病原體”),該病毒與人、禽等生物相比,結構上最顯著的區(qū)別是
沒有細胞結構
沒有細胞結構

(2)由材料二可知,注射疫苗應屬于
特異性
特異性
(“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其原理是通過注射疫苗使人體免疫細胞在不發(fā)病的情況下產生相應的
抗體
抗體
,以抵抗侵入的病原微生物.
(3)防疫專家針對目前情況,提出了諸多建議,如下建議從預防傳染病流行的措施看分別是:
①加強體育鍛煉,注意補充營養(yǎng),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強抵抗力.
保護易感人群
保護易感人群

②盡可能減少與禽類的接觸,尤其是與病、死禽的接觸;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雞蛋時應烹調加熱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雞蛋.
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請閱讀分析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人們把紅薯撒在海灘上使獼猴走出森林,來到海灘取食紅薯.一只2歲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學會了把紅薯放在水中洗干凈再吃,后來,其它猴子也逐漸學會了這種處理紅薯的方法.
材料二:黃面兀鷲遷徙于埃及和西班牙之間,它們在西班牙孵卵育雛.在埃及,黃面兀鷲喜歡吃那里的鴕鳥蛋,并可利用工具---石塊把蛋砸開.科學家在西班牙把兀鷲剛孵化出來的雛鳥偷來進行封閉式的人工飼養(yǎng),它們從來沒見過鴕鳥蛋.當秋季來臨,所有的兀鷲都返回埃及,科學家把人工飼養(yǎng)的這只兀鷲放飛,并在它停留的地上放上鴕鳥蛋,人們發(fā)現(xiàn)這只年輕的黃面兀鷲奇跡般地用石塊砸開鳥蛋,并把它吃掉.請你分析:
(1)從動物行為的類型來看,材料一、材料二都說明的是動物的
覓食
覓食
行為.
(2)從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材料一”所表達的其它猴子也逐漸學會了把紅薯放在水中洗干凈再吃,這種行為屬于動物的
學習
學習
行為.
(3)從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材料二”所表達的黃面兀鷲行為屬于動物的
先天性
先天性
行為.這種行為是由
遺傳物質
遺傳物質
所控制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