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選葉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
(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3)葉脈內(nèi)有導(dǎo)管和篩管,導(dǎo)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guān)系:
區(qū)別 | 聯(lián)系 | |||||
場所 | 原料 | 條件 | 產(chǎn)物 | 能量 | ||
光合作用 | 葉綠體 | 二氧化碳、水 | 光 | 有機物、氧氣 | 儲存能量 | 相互對立 相互依存 |
呼吸作用 | 所有的活細胞 | 有機物、氧氣 | 有無光皆可 | 二氧化碳、水 | 釋放能量 |
解答 解:(1)選作實驗的植物實驗前已經(jīng)進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儲存了豐富的有機物(淀粉).如不除去會對實驗結(jié)果造成影響.所以“為了確保實驗的科學(xué)性,該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對圖甲中的葉片先進行了暗處理”,這樣做的目的是把葉片內(nèi)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
(2)圖甲中,A葉片割斷主葉脈,導(dǎo)管被切斷,這樣A葉片的前端部分就得不到從根運輸來的水分,因此,A葉片割斷處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就形成以水為惟一變量的對照實驗組;B葉片和C葉片,唯一不同的變量是光,是以光為變量的對照實驗;C葉片和D葉片,唯一不同的變量是二氧化碳,是以二氧化碳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因此,圖甲所示的實驗設(shè)計能探究水、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3)D裝置中葉片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而釋放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導(dǎo)致D裝置中氣體減少,氣壓降低.因此D裝置彎玻璃管中紅墨水的移動方向是向左(填寫向左、向右或者不動).
圖乙中,曲線Ⅰ主要在6~18點有光時進行,因此曲線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線Ⅱ在0~24點都能進行,因此曲線Ⅱ表示呼吸作用.D裝置內(nèi)的葉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能進行呼吸作用.所以圖乙中的曲線Ⅱ與D裝置內(nèi)葉片的生理活動相對應(yīng).
(4)B裝置中葉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此“一段時間后,抽取B裝置中的氣體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原因是呼吸作用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1)把葉片內(nèi)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
(2)水;光;二氧化碳
(3)向左;Ⅱ
(4)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呼吸作用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guān)鍵是理解掌握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以及對照實驗的特點.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溫度℃ | 4 | 8 | 12 | 15 | 20 |
發(fā)芽率% | 0 | 0 | 50 | 85 | 78 |
A. | 大豆種子所處的溫度越高,發(fā)芽率越高 | |
B. | 大豆種子萌發(fā)的最適含水量為70% | |
C. | 大豆種子萌發(fā)的最適溫度為15℃ | |
D. | 大豆種子的發(fā)芽率與氧氣的濃度有關(guā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繁殖行為 | B. | 社群行為 | C. | 防御行為 | D. | 節(jié)律行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美化魚的生活環(huán)境 | B. | 增加魚缸里的養(yǎng)料 | ||
C. | 增加魚缸里的氧氣 | D. | 減少魚缸里的有害微生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圍湖造田 | B. | 大量捕殺野生動物 | ||
C. | 植樹造林 | D. | 把污水直接排入河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