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根據(jù)所學有關鳥適于飛翔的特點回答有關問題.

(1)圖①中,鳥的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空氣的阻力.
(2)圖②中,鳥的前肢變成翼,適于搏擊空氣.
(3)圖③中,鳥類最發(fā)達的肌肉是胸肌,產(chǎn)生飛行的動力.
(4)圖④中,鳥的骨骼輕、薄、堅固,可減輕體重.
(5)圖⑤中,鳥用肺呼吸,并有氣囊輔助呼吸.

分析 鳥類多數(shù)營飛行生活,其結(jié)構特征總是與其生活方式相適應的,據(jù)此作答.

解答 解:(1)圖中①鳥的體形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適于飛行;
(2)圖②前肢變成翼,有利于空中飛行.
(3)圖③中,鳥類最發(fā)達的肌肉是胸肌,產(chǎn)生飛行的動力.
(4)圖④鳥的骨骼輕、薄、堅固,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減輕體重;
(5)圖⑤鳥類的氣囊與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貯存空氣,輔助呼吸,使吸入的空氣兩次通過肺,保證肺充分地進行氣體交換,協(xié)助肺完成雙重呼吸,為飛行提供充足的氧氣.
故答案為:(1)流線型;阻力;(2)翼;(3)胸肌;(4)輕、薄、堅固;體重;(5)肺;氣囊

點評 掌握鳥類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特點,即可正確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為人類起源與發(fā)展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①表示的物種名為森林古猿.
(2)依據(jù)已有證據(jù),古人類學家推測,在②之前自然環(huán)境曾發(fā)生過對人類起源有重大影響的變化,這一變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3)從①到②表示人類開始向著的直立行走方向發(fā)展;從②到③表示人類開始制造和使用工具(或制造工具;或使用工具).
(4)從③到⑦,圖中可以看出的變化是除著裝發(fā)生了變化之外,另外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制造 和使用的工具越來越復雜(或產(chǎn)生了語言).由此推測人類進化過程中身體內(nèi)部結(jié)構發(fā)生的重要變化是大腦越來越發(fā)達.
(5)以上人類起源的基本學說是進化論創(chuàng)立者達爾文提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植物中,受精作用脫離水的限制的是( 。
A.桫欏B.海帶C.D.葫蘆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生物中屬于競爭關系的是( 。
A.貓和老鼠B.水稻和稗草C.人和豬D.螞蟻和青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幾種動物行為,不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
A.小魚喂魚B.蚯蚓走“T”形迷宮
C.小黑猩猩模仿取食白蟻D.猴子表演騎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如圖是驗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兩套實驗裝置,A裝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B裝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A、B兩裝置同時放在黑暗處24h,然后一起移到陽光下.

(1)數(shù)小時后,摘下A裝置內(nèi)的葉片,經(jīng)過處理后加碘液染色,葉片顏色不變藍(變藍,不變藍),證明葉片中沒有淀粉存在.
(2)摘下B裝置內(nèi)的葉片,經(jīng)處理后加碘液染色,則葉片的顏色變藍(變藍,不變藍),原因是綠葉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3)將兩裝置先放在黑暗處24h的作用是耗盡或運走葉片內(nèi)原有的有機物.
(4)該實驗說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某同學以桑葉和其他植物葉為食.通過讓隔離飼養(yǎng)的家蠶進行食物選擇,探究“家蠶取食桑葉是否屬于先天性行為”.請幫其解決實驗中的相關問題:
(1)該實驗提出的問題是家蠶取食桑葉是先天性行為嗎?
(2)該實驗的變量是不同科的植物的葉片,其他條件都要相同.
(3)為排除學習行為對實驗的影響,研究小組最好選擇第③ 組(填序號)家蠶為實驗對象.
①找來的體形較大的蠶;②找來的體形較小的蠶;③用受精卵自己孵化的蠶.
(4)預計得出的結(jié)論是家蠶取食桑葉是先天性行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魚之所以能夠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列特點中最關鍵的是( 。
A.魚用鰓呼吸,用鰭輔助游泳B.魚必須在水中繁殖
C.魚的體形呈流線型,減少水中阻力D.魚體表有鱗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血液的組成為( 。
A.血漿和血細胞B.血清和血細胞C.白細胞和紅細胞D.紅細胞和血小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