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是魚鰓的結(jié)構(gòu)圖,請根據(jù)圖回答:
(1)魚的鰓是鮮紅色的,這是因為[2]_____里含有豐富的_____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
(2)由鰓流出的水與由口流入的水相比,_____的含量增多了。
(3)魚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guān)重要:一是能靠_____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能在水中_____。
(4)魚在水中通過尾部和_____部的擺動以及_____的協(xié)調(diào)作用游泳。
【答案】鰓絲 毛細血管 二氧化碳 游泳 呼吸 軀干 鰭
【解析】
類生活在水中,魚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xié)調(diào)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圖中1是鰓蓋,2是鰓絲。
(1)由圖可知:1是鰓蓋,2是鰓絲。魚用鰓呼吸,鰓有許多鰓絲組成,鰓絲里密布毛細血管,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因此,鰓的顏色呈鮮紅色。
(2)當水從魚口流進,經(jīng)過魚鰓的鰓絲時,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里,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就排到水中,完成氣體交換,因此,由鰓流出的水與由口流入的水相比,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了,氧氣的含量減少了。
(3)魚適于在水中生活的特點有:①一是靠游泳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②魚的呼吸器官是鰓,能在水中呼吸。
(4)魚類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xié)調(diào)作用游泳。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豌豆的相對性狀明顯,是雜交實驗的好材料。著名的遺傳學之父孟德爾通過分析豌豆雜交實驗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了生物的遺傳規(guī)律。豌豆的植株有高莖的,也有矮莖的,現(xiàn)用豌豆的高莖和矮莖植株進行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表。請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回答問題:
(1)在甲組中,豌豆的親代都是高莖,后代也都是高莖,這種現(xiàn)象在生物學上稱為____________;豌豆的高莖和矮莖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____。
(2)通過分析丙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豌豆的高莖和矮莖性狀中,屬于顯性性狀的是____________。若用B表示顯性基因,b表示隱性基因,則乙組中高莖植株的基因組成為____________。
(3)在豌豆雜交過程中,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的數(shù)目要____________。親代的____________隨著染色體傳遞給子代,并控制著子代的性狀表現(xiàn)。
(4)若將高莖豌豆種植于貧瘠的土壤中,豌豆莖的高度會有明顯的下降,這種變異屬于____________的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各種動物都以各自獨特的方式適應環(huán)境,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
A.蚯蚓﹣﹣細長柔軟,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B.蝗蟲﹣﹣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發(fā)
C.鯽魚﹣﹣用鰓呼吸,鰭游泳
D.家鴿﹣﹣前肢特化成翼,骨中空,身體內(nèi)有氣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 (5分)滇池附近一水池中有綠藻、螺螄、鯽魚等生物,螺螄和鯽魚均以綠藻為食,鯽魚還捕食螺螄,請回答:
(1)畫出這3種生物構(gòu)成的食物網(wǎng)。(2分)
(2)上述生物中屬于生產(chǎn)者的是_________。鯽魚和螺螄的關(guān)系是_________。
(3)由于某種原因,水池中綠藻爆發(fā),其他生物陸續(xù)死亡,其中動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孫悟同學學習了“練習使用顯微鏡”之后,用顯微鏡觀察某種植物葉肉細胞的結(jié)構(gòu)。根據(jù)有關(guān)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1 是顯微鏡的構(gòu)造,寫出①②兩種結(jié)構(gòu)的名稱,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圖2 是孫悟同學使用顯微鏡的四個操作步驟圖,請你排列好正確的順序:___________。
(3)下表是孫悟同學觀察時使用的四種不同目鏡和物鏡組合,哪一組合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少?_________________。
目鏡與物鏡組合 | 目鏡 | 物鏡 |
A | 5× | 10× |
B | 10× | 40× |
C | 5× | 40× |
D | 10× | 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