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9.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葉片的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了藍色,說明光合作用的產物主要是( 。
A.淀粉B.蛋白質C.脂肪D.無機鹽

分析 (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選葉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
(2)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液變藍色,常用這一特性來檢驗淀粉的存在.

解答 解:淀粉有遇到碘液變藍色的特性,因此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天竺葵的葉片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了藍色,說明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故選:A.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淀粉有遇到碘液變藍色的特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人的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女性體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 。
A.XXB.YYC.XD.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煤主要是由古代的哪類植物被埋到地下,經漫長年代的變化形成的( 。
A.藻類植物B.苔蘚植物C.蕨類植物D.種子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不大于2.5微米的顆粒物,它能通過肺泡直接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對人體危害極大.為了探究空氣中PM2.5的濃度與車流量是否相關,某同學在城市廣場周邊對空氣進行了采樣,統(tǒng)計結果如下:
組別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上班時段中午下班時段
(車流量最少)(車流量大)(車流量小)(車流量最大)
第1組19894397
第2組22833898
第3組20864199
(1)該同學選擇對不同車流量的時段進行采樣統(tǒng)計,目的是形成以采樣時段為唯一變量的對照試驗.
(2)為減少實驗誤差,應分別求出不同時段PM2.5濃度的平均值.
(3)根據上述統(tǒng)計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車流量越大,空氣中PM2.5的濃度越大.
(4)根據如圖寫出PM2.5“入肺”的途徑(用箭頭和序號表示)①→⑥→②→③→④→⑤.
(5)PM2.5的主要來源是人為排放.請你再舉出一個與人類活動有關的環(huán)境問題:溫室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關于下列動物的行為敘述錯誤的是( 。
A.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B.蜘蛛結網屬于先天性行為
C.老馬識途屬于學習行為D.鳥類遷徙屬于學習行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南瓜花是我國南方居民餐桌上常見的一道綠色蔬菜.如圖是南瓜開出的兩種花,請結合相關知識填空.
(1)人們從菜市場購買回來用于食用的南瓜花主要是圖中的甲(選填“甲”或“乙”)類南瓜花.
(2)圖中的乙(選填“甲”或“乙”)類南瓜花經傳粉、受精后能結出南瓜.
(3)一個南瓜中含有許多種子,是因為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許多個胚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玉米栽培過程中,能提高產量,但不宜采用的是( 。
A.施農家肥B.合理密植C.人工輔助授粉D.噴灑農藥滅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人跳繩的能量供給有賴于多個系統(tǒng)的配合,與提供能量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
A.消化系統(tǒng)B.呼吸系統(tǒng)C.循環(huán)系統(tǒng)D.生殖系統(tǒ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我國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曾經有著茂密的森林植被,但后來許多地區(qū)變成了荒山禿嶺.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殼運動頻繁B.寒流長期侵襲C.人類過度砍伐D.常年干旱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