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在學習“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時,分別取4支同等規(guī)格的試管和滴管,作圖所示的實驗(滴入的果汁剛好使試管內(nèi)的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實驗結果如下表:
水果汁蘋果汁葡萄汁橘汁梨汁
滴數(shù)/滴13281046
(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2)從實驗結果來看,該同學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提示: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是水果中的維生素C.
【答案】分析:此題考查的是維生素C溶液能使紫色的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這一特性,利用這一特性我們就可以測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了.
解答:解:(1)此實驗探究的問題是不同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誰最多?
(2)高錳酸鉀溶液的顏色是紫色,維生素C可以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在高錳酸鉀溶液體積相等的情況下,滴加汁液滴數(shù)少的,說明該液體含維生素C較多,滴加汁液滴數(shù)多的,說明該液體含維生素C較少,據(jù)此判斷:橘汁只用了10滴就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為最少的,因此橘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多.
故答案為:(1)不同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誰最多
(2)橘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多
點評:生素C能夠使紫色的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這一重要特性是解答此題的關鍵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根據(jù)顯微鏡的使用及臨時裝片的制作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小明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他的操作過程是:取一塊潔凈的載玻片,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用涼開水把口漱干凈,取一根消過毒的牙簽在口腔內(nèi)側壁上輕輕刮幾下,再把牙簽放在載玻片上的液滴中涂一下,然后把玻片標本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請回答:
①使用生理鹽水的目的是
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
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

②制作裝片前,先將口漱凈的目的是
漱凈口腔中的食物殘渣,以免影響實驗結果
漱凈口腔中的食物殘渣,以免影響實驗結果
;
(2)光學顯微鏡是研究生物體細微結構和學習生物學的重要儀器.下面是與顯微鏡構造和使用相關的問題,請分析回答:
①表中是3臺顯微鏡不同的鏡頭組合.為了方便尋找某一目標細胞,需要盡可能觀察到標本更大的范圍,應選用顯微鏡的序號是
2
2
;
②某同學在光線良好的環(huán)境中使用顯微鏡進行對光時,已將功能完好的目鏡、物鏡和通光孔調(diào)節(jié)到同一直線上,反復調(diào)節(jié)反光鏡還是看不到白亮的視野,可能的原因是
光圈沒有對準通光孔
光圈沒有對準通光孔
;
③當視野中看到一個模糊的物像時,此時應調(diào)節(jié)
細準焦螺旋
細準焦螺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09?四平)某同學在學習“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時,分別取4支同等規(guī)格的試管和滴管,作圖所示的實驗(滴入的果汁剛好使試管內(nèi)的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實驗結果如下表:
水果汁 蘋果汁 葡萄汁 橘汁 梨汁 滴數(shù)/滴 13 28 10 46
(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不同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誰最多
不同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誰最多
?
(2)從實驗結果來看,該同學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橘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多
橘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多

提示: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是水果中的維生素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12?咸寧)下面是某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設計的實驗方案和獲得的實驗結果,其中4支試管中加入等量的饅頭碎屑及2毫升清水或唾液.
<p id="s49xq"><video id="s49xq"><em id="s49xq"></em></video></p>

      試管 物質(zhì) 溫度 時間 攪拌情況 碘液 現(xiàn)象
      A 饅頭碎屑+清水 37℃ 3分鐘 攪拌 1
      B 饅頭碎屑+唾液 37℃ 1分鐘 攪拌 變藍
      C 饅頭碎屑+唾液 37℃ 3分鐘 不攪拌 部分變藍
      D 饅頭碎屑+唾液 37℃ 3分鐘 攪拌 不變藍(1)A 試管將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變藍
      變藍

      (2)C和D試管是一組對照實驗,模擬探究的是
      舌的攪拌對食物消化的作用(淀粉的消化是否與舌的攪拌有關)
      舌的攪拌對食物消化的作用(淀粉的消化是否與舌的攪拌有關)

      (3)根據(jù)B和D試管對照實驗結果,你認為吃飯時應該
      細嚼慢咽
      細嚼慢咽
      (填“狼吞虎咽”或“細嚼慢咽”)
      (4)本實驗共設計有
      3
      3
      組對照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三點一測叢書 八年級生物下(人教版課標本) 人教版課標本 題型:043

      某同學在干燥的沙土中,找到一些小小的卵,該同學將卵和沙土一起帶回家中進一步的觀察。過了幾天,沙土中鉆出一些小的昆蟲,它們能夠跳躍,但是不能飛行,它們從培育的沙土盆中跳到臨近的花盆,用它們的口器攝取花的莖為食物。該同學問他的父親,這是什么昆蟲,他父親觀察后告訴他,這是蝗蟲的幼蟲。

      探究:

      (1)你知道該同學的父親是怎樣知道小昆蟲是蝗蟲的幼蟲的嗎?

      (2)蝗蟲的發(fā)育是什么發(fā)育?小蝗蟲取食行為屬于學習行為還是先天性行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